为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的意识,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率,洞桥镇人民政府联合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开展“洞”起来垃圾分类推广项目,近期在洞桥镇宁锋小学启动垃圾分类志愿小讲师选拔。
宁锋小学结合学校第八届科技体育节,举办争做垃圾分类志愿小讲师活动,10月27日下午,活动在学校四楼音乐教室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吸引众多学生报名参与,班级选送的作品囊括知识小讲堂、寓言故事、诗朗诵、情景互动等多种形式,通过新鲜有趣的方式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大家绿色环保意识。
学校通过层层筛选初选确定了10名候选人,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做到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在最终考核环节中,10名候选人分别以“垃圾分类改善我们的生活”为题自由发挥进行演讲竞赛,4位专业评委老师从讲解内容、语言能力、综合印象三个方面评选出6位最终人选,并颁发获奖证书。
现场,垃圾分类志愿小讲师队伍成立,四年级陈思睿同学任队长。队员们进行入队宣誓、了解小讲师任务,对于即将担任的新角色充满了高涨的热情。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陈思睿在活动现场谈起自己参与的初衷,他向大家呼吁,洁净环保千万条,垃圾分类第一条。
此次活动以学生视角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绿色环保理念,调动青少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宁锋小学校长王平表示,这正是举办争做垃圾分类志愿小讲师活动的目的。
下一步,洞桥镇人民政府将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把垃圾分类志愿小讲师作为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新生主力军,走到更多校园,与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进行交流互动,同时,进一步发挥“小手拉大手”积极作用,参与到所在社区的垃圾分类宣讲、监督和劝导行动,带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保护环境。
眼下正值奉化水蜜桃上市的时节,方桥街道前江村村民江平家中有着百余棵水蜜桃树,原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他却高兴不起来。
方桥街道、方桥社工站、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等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江平解决了困难。7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江平家的桃园,看到4亩多的桃园里长满了杂草,桃树上的果子数量多、个头小,一眼就能看出几乎没有打理,任其自然生长。
江平告诉记者,以前桃园都是他的父亲在打理,但是3年前的一场车祸致使他父亲瘫痪在床,自己又身患残疾,所以桃园就荒废了,这也让江平家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
社工在走访中还了解到江平有一个14岁的女儿,家庭比较困难,便发动新奉化人联盟方桥街道新方桥人志愿服务队、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和余姚市小卷毛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以“专业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对江平一家开展帮扶。
“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志愿者和党员的力量,把这片桃园重新盘活起来。”健康家园党员朱朦表示,桃子的销路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
助农征集海报一上线就得到大量关注和转发,奉化、鄞州、余姚等地不少人参与报名。
据了解,方桥社工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通过“物质+服务”的工作内容整合,于7月初启动“我们在一起,相约奉化桃林里”采摘活动,成立“党员+志愿者”帮扶小分队,由党员带队助农,邀请志愿者们前往采摘并链接销售资源,真正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惠及儿童和家庭,提升儿童与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抗逆力。
“此次来到奉化方桥帮助困境家庭也是响应帮扶号召,这个桃子虽然看上去不是特别好看,个头也没有正常的水蜜桃那么大,但是吃起来口感很不错,我们愿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宁波经贸学校老师金奕成告诉记者。
“我们一方面要把今年的桃子摘掉销售掉,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对接农科院等渠道资源。”朱朦表示,下一步,宁波市农科院的专家将给予种植方面的指导,带来专业桃园管理方法,希望通过“农创明星结对”的形式,让这片桃园产量更好、品质更好,以此增加他们的收入,为家庭赋能。当天,采摘的桃子全部由参加活动的志愿者认领。
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走了,风雨后鄞州东吴镇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展开。
8月14日17时,我们接到区里通知,仅耗时16分钟,便完成了专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
昨日上午7点30分,宁波市大健康公益组织联盟的志愿者们走进东吴镇,参与灾后重建的志愿服务工作。
在东吴镇天童社区文化礼堂内,有居民在台风中划伤手来看诊,有居民前来咨询家中药品的使用、有居民因脚长期浸泡水里出现了皮肤问题......
距离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宁波,已过去四天,带给鄞州东吴镇的不光有伤痛、狼藉,东吴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风雨无情,联盟有爱,家园吹响了爱心动员的号角。“我听说东吴那边受灾严重,就觉得应该过来帮帮忙。”来自李惠利医院陈医生第一时间支持。
困难家庭我们来帮,居民健康我们来守。皮肤科、消化科、院感科室的专业医生和我们家园的志愿者们走访了困难家庭,送上了义诊服务。
同时,指导居民如何进行消杀工作,如何防治长期泡水所引发的疾病等。
从看诊检查到制定治疗方案,从说明药品使用到健康指导,志愿者们认真对待每个细节,积极主动为灾后重建贡献一份力量。
爱+温暖=力量
我们携手共渡难关
10月21日,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2021年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召开。
会议由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社工部主任陈鸣敏主持,来自全市医务社工专委会12家成员单位的18名代表共同参与。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纪委书记李志红向前来参加会议的专委会成员单位代表们表示欢迎。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在2015年率先宁波各大医院成立社工部,积极探索医务社工本土化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专业化发展,共完成病房探访10562人次,个案工作75例,组织小组项目11个,常态化开展社工设计及带领的志愿服务项目18个。”李志红书记表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医院里的医务社工有不同服务模式,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就医体验,也帮助临床解决许多后顾之忧,社会工作得到了高度认可和欢迎。
会上,就代表们关心的规范化记录表格,个案记录、小组计划评估、服务协议、知情同意书、转介单等诸多事项清单进行详细讨论,内容包括标准文件模板、管理工具、服务表单、台账汇编清单等,标准化的编制将为医院医务社会工作部门提供更多管理及实施的基本参考。
“去年,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成立,意味着宁波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更进一步。一年时间里,专委会成员单位代表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非常值得肯定。”宁波市卫健委医政医管与药物政策处处长王涌表示,专委会成员单位能够凝聚更多的专业力量、取得新的突破,在多维度上下功夫实现了良好开局。
在王涌处长看来,医务社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医院里其工作价值尤为突出。
针对下阶段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工作开展,他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
01立标准
规范标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提供实施运作的重要支撑,引领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组样板
顺应发展大势,推动医务社会工作不断深入,更好地发掘亮点、提炼形成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
03推品牌
品牌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大力推进“医务社工”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专委会成员单位的软实力;
04广交流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将现阶段已经形成的一批建设成果和优质资源带到省内外,同时,在交流、学习、借鉴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05聚资源
聚集各方建设力量,搭建各类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专委会的职能作用,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力度,为工作开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