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民政部《关于在社会组织章程增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内容的通知》(民函〔2018〕78号)、《关于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中贯彻落实
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苏明主持,对新时代家园党建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初心使命、锐意改革创新,以正确引领家园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家园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党建引领,公益践行初心。
时间的车轮驶至2020年年尾,留下一路蜿蜒的轨迹。
继荣获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又添一项国字号荣誉——全国“敬老文明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关于表彰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经地方推荐,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全国老龄办审核,授予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敬老爱老,在甬城早已蔚然成风。
今年10月,鄞州区老龄委如期拉开“敬老月”老年健康服务系列公益活动序幕,这是健康家园连续9年参与鄞州区敬老月为老服务。
趣味减压小组
让快乐与老人相随
11月19日,健康家园社工苏明和志愿者走进横溪镇金峨敬老院,为老人们开展趣味减压小组活动。
活动开始,在社工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做手指操活动。不仅锻炼老人的手指灵活,还能及时评估老人的身体反应力和身体状态,并现场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笑一笑,十年少”。笑有益身心健康,能刺激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笑还可以缓解紧张情绪,驱散愁闷,提高抗病激素水平,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预防老年痴呆。
我们想告诉老人们,大笑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也是很好的气氛缓和器。
有趣的故事、欢快的音乐......大家情不自禁互动,就这样无形中释放压力,活跃气氛,快乐与老人相随。
类似这样的减压小组,在2020年敬老月期间一路走过邱隘镇敬老院、塘溪镇鹳山老年乐园、横溪镇金峨敬老院、五乡镇敬老院、塘溪镇敬老院等地。
健康管理赋能
让健康与老人相伴
健康管理是应着老人健康问题凸显,由“社工+医生”双带领,以老人常见应急救护、防跌倒预防训练、慢性病管理为主题,医生和社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为老人健康管理赋能。
活动如期走进天宫社区、姜山镇颐乐如养老中心、横溪镇敬老院、咸祥镇敬老院等地。
以身边的椅子作为道具,来进行一些日常的动作记忆锻炼。
老人们听从口令一边用手扶着椅子,一边进行抬腿,起立,后退等动作。再现这些动作,有助于让老人的身体进行锻炼,同时,提升了在各个情况下防止跌倒的技巧能力。
健康家园讲师曹老师为姜山镇颐乐如养老中心的老人们开展小组活动,教授老年人常见急症的现场救护。
高血压患者常用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脑出血怎么应急救护?突发骨折该怎么处理?......健康管理赋能不仅提升了老年人对自我身体状况的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求老人们做好预防和保健工作。
为帮助老年人解决当下部分疾病困扰,方便老年人了解自身状况,提升自我的护理能力,宁波市华慈医院医生们与健康家园的社工一同前往咸祥镇敬老院,为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检查,包括测血压、测血糖、内外科健康咨询等。
12月21日,宁波市肛肠医院8位医生来到福明街道福城社区,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解决便秘、痔疮等方面的困扰,更有穴位按摩、针灸、艾灸、中医、赠送泡脚包等服务。
多年来,健康家园不仅在鄞州区,北仑、余姚、象山等宁波各地也吹响了敬老爱老集结号。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为主导,面向老年人开展疫情后的健康管理团体支持小组、情绪舒缓减压团体支持小组、以及家属和老人双向参与的小组主题活动,为老年人减压、增能,体验更有温度的老年生活。
孝老爱老,向上向善。
爱老、助老活动精彩纷呈,赋能、减压系列小组动人温馨。健康家园以实际行动温暖着老年人的心,更形成一道道靓丽风景。
一言感恩,致一路行至的种种,一谢厚爱,敬未来所向的诸般。 荣誉只是前行的起点,责任在肩,砥砺前行,我们朝向往的目标,更近一步。
10月24日,在鄞州区下应街道君睿社区,一场“微光半月堂·巧手编织爱”活动开展。活动邀请了以编织技艺著称的“手套奶奶”——陈忠娥作为微光讲师,以“解压”和“编织”为核心内容,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体验。
为深化社区间的互动与交融,营造全民积极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并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最近,下应街道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幸福家园·转角微光”文明实践项目。
该项目通过“微光半月堂”邀请各社区“浙江好人”“宁波好人”“最美家庭”“五老”“非遗传承人”“能人巧匠”“社区志愿者”等作为“微光讲师”,打造“红色党史、劳动教育、文明实践、非遗传承”等特色课堂,帮助居民增长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为居民带来家门口即刻、便捷、随手参与的文明实践服务与展示平台,让“凡人微光”散发文明风尚,营造“互帮、互助、互学”氛围,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陈忠娥的编织课便是其中之一。
活动中,陈忠娥以其专业且耐心的态度,一对一地进行教学指导,激发了大家对编织艺术的浓厚兴趣。在编织过程中,参与者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材料,按照“手套奶奶”的讲解步骤进行钩针穿线。遇到难题时,大家主动互相帮助,现场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氛围。
据悉,“手套奶奶”陈忠娥是鄞州好人,热心公益,发挥余热,用灵巧的双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辞辛劳地编织了100副手套和100多条围巾。这些满载爱心的织物如同冬日暖阳,捐赠给了山区的孩子们,为他们带去温暖与关怀。
下应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将继续秉承“幸福家园·转角微光”项目的核心理念,不断推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与希望。相信在幸福微光的引领下,社区将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生机勃勃的美好家园。
来源:甬派新闻客户端
垃圾分类督导,文明劝导,爱绿护绿,治水观察……这些都离不开“城管义工”的身影。近日,家园一行人由主任吴滨滨带队参观了位于海曙区的市城管义工协会展厅,学习其工作经验、典型做法和先进模式,并开展了交流活动。
宁波城管义工文化展厅位于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公园交会处,集城管义工文化展示、交流接待、便民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已成为凝聚全市8.6万城管义工新的“义工之家”,是了解、支持、参与城管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工作开展重要窗口平台。
在城管义工党建新媒体图书馆,我们戴着耳机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线上党课。
芦杰义务理发3000余次,是社区偶像,也是暖人心的城管义工;“最美志愿者”徐世利专业从事义务指路10年累计服务超3800多小时……
我们认真聆听了工作人员对市城管义工协会的介绍,了解宁波城管义工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花香满甬城,成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成长之路。
“红领之家成立于2012年5月,是北仑区一家以党建力量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社会治理为落脚点的社会组织。”我们还来到新碶街道的“红领之家”参观学习,负责人陈军浩详细地介绍了组织的运作模式。“红领之家遵循“服务群众、引领社会、提升自我”的宗旨,构建了“成员实名制”、“项目互动制”“活动申报制”、“服务积分制”、“积分兑换制”等五项制度体系,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流程和运作程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红领之家通过“积分换服务”这个特别的形式,让志愿者在奉献的同时获得相应回馈,提升参与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持续传递正能量。
通过看资料、听讲解、现场询问等方式,我们对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了更深入地交流。
下阶段,我们将以此次交流学习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寻找差距,补齐短板,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融入日后的工作中去。
俗语言:开门七件事,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生活中,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为2020年鄞州区老年电视大学送课下乡系列公益活动特别开设的“茶艺课”正式开课,受到老年人的热捧。
没有感受过悬壶高冲的激情?
没有感受过细水缓流的谦和?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12月25日,在鄞州区云龙镇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品茗养性 感受茶文化”课程不容错过。
健康家园邀请到高级茶艺师陈盛老师作为讲师,她曾是2019年度月湖盛园第二届茶文化节主持人。
此次授课方式为理论、实操、品饮相结合,大家一同踏上放松、有趣、吸收新知识的茶文化探索之旅。
《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陈盛说,我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无法确切到底是什么年代,但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中国茶的起源可追溯到神农时代。
课堂上,陈盛将携带的一本书推荐给在座的学员,那就是唐代陆羽所著《茶经》。
这本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茶经》闻名于世,把茶文化推向一个高点。”陈盛如是说。
茶有很多种,可划分六大类: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青茶。
现场,陈盛讲解了茶叶的基础知识,包括茶文化的渊源、六大基本茶类和对应的功效认知。
一方茶席,二三茶具,燃一线香,沏一壶茶, 或独自细品,或与好友谈心,日常生活的繁杂琐碎都能被释放。
“泡茶时应抛开杂念,专注于当下,为心灵停留一片净土。”在陈老师看来,禅茶一味,修身见性。她认真指导如何识茶、用茶、泡茶,带领在座学员逐步学习茶艺礼仪、仪容仪表规范、茶具的种类及用途,在深入学习茶艺文化同时,又能获得美的享受。
不负每一丝茶温、每一缕茶香、每一口茶味,茶即人生,习茶、知茶、爱茶,正如出生、涉世、长大。
水一泡,碧绿的嫩芽在杯底绽放;品一口,那种润、醇的口感犹存。
品茶既是品味人生百态,而茶艺则是一种人生艺术。
“感觉老师泡的茶比家里的好喝!”互动环节中,徐奶奶第一个站起来。“学了这节课了解到很多关于茶的知识,很实用。”课后,徐奶奶表示受益匪浅,她的老伴爱喝茶,回家可以和老伴好好聊聊今天学到的茶文化。
“非常谢谢专家给我们指导,明年的种植和收成,我更有信心了!”日前,市民江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江平的女儿是方桥街道社工站困境儿童服务对象,为了实施针对性帮扶,社工站此前曾开展走访调研,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江平家有4亩多的桃园。
此前,桃园由江平的父亲负责打理,但3年前的一场车祸致使他父亲瘫痪在床,而江平自己身患残疾,又需在家照顾父亲,桃园便荒废下来,这让全家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
12月8日,在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前夕,在方桥街道的牵头组织下,街道社工站负责人邬艳红、儿童主任竺秀琴、奉化水蜜桃研究所副所长陈妙金一起来到江平家中,详细了解桃树的种植面积、品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陈妙金走进田间地头,发现桃园长久无人管理,桃树枝条繁密导致光照不均,部分枝条已经枯死,可能影响后期的生长和结果。
她认为成龄桃树及幼年树需要一次大整形,冬季修苗、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急需关注。近期,陈妙金将组织志愿者,为该桃园做好有机肥补施、冬季清园、树干涂白等工作。
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妙金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向江平传授桃树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并解答春季施肥、夏季果实套袋中的疑难问题,计划每季度进行一次跟踪指导和帮扶。
据了解,今年6月底,方桥街道、方桥街道社工站、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联动发布了助农海报,一上线就得到大量关注和转发,奉化、鄞州、余姚等地不少爱心人士踊跃报名。
之后,方桥街道社工站启动“我们在一起,相约奉化桃林里”采摘活动,成立“党员+志愿者”帮扶小分队,邀请新方桥人志愿服务队、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余姚市小卷毛公益服务中心、经贸益行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团队前往采摘并链接销售资源。(戳→“专业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方桥街道多方联动助农脱困)经多方努力,系列采摘活动为江平一家带来了近4千元的收入。
“大家的关心和帮助让我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江平说道,女儿会参与到桃园的管理中来,自己也会逐步调整与女儿的互动模式,进一步改善亲子关系。
方桥街道社工站从家庭需求出发,为江平一家对接农科院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构建“1+3+N”的服务模式,实现全链条的救助帮扶,真正做到惠及儿童、惠及家庭,切实提高儿童和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抗逆力。
目前,奉化区已实现12个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自2020年推进社工站建设以来,儿童关爱保护成为社工站重点服务领域,314名儿童主任、12名儿童督导员、1051名持证社工和322个村(社区)儿童之家、13家区级镇(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工作人员组成了体系更加健全、机制更加畅通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我区各镇(街道)社工站通过整合资源、人力和专业优势,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进行儿童保护专业化尝试,由儿童主任就近守护、专业社工精准服务、儿童督导员跟踪指导、未保机构临时庇护,实现专业高效的儿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