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搜索结果
【新年献词】2020,如约而至!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19,翻过最后一页,2020,如约而至。

2019年里,家园人忙碌的身影,造就最真实、最动人的图景;家园人真诚的微笑,留下很多美好的瞬间;家园人无私的奉献,诠释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

这一年,我们心有所期,目光坚定,架起爱与生命的桥梁。

2019年8月《宁波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版)》发布,是“甬泉”医疗救助项目运营至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实现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有效对接。

截止2019年12月底,项目组通过整合各种救助资源,已为19名大病患者筹集善款近160余万元。

聚塔城沙,点滴爱心汇拢,甬城人以泉涌爱心诠释有一种幸福叫“在宁波”,家园人用实际行动注解有一种爱叫“助人自助”。

健康家园充分整合了大健康领域社会资源,发挥医疗机构的资源和属地优势,为高效传播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央视纪录片点赞宁波志愿服务工作,又见家园身影,这是央视栏目组第三次走进健康家园。

我们与新华社、人民网、浙江日报、都市快报、宁波日报、甬派、宁波电视台、宁波晚报等三十余家媒体建立联系,刊发了百余篇宣传报道,宁波文明网、搜狐网、网易新闻、东方网等参与转载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这一年,我们努力拼搏,倾力付出,拥有过感恩与欢喜。

3月,我们举办的“关爱女性·守护健康”活动为甬城的单亲妈妈带来一份特殊的温暖;

4月,百名“新宁波人”同游慈城古镇,放飞“微心愿”,感受到宁波城市的温暖和大爱;

5月,中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成立,党建引领服务,公益践行初心;

6月,改善青少年的眼健康现状,宁波启动青少年爱眼护眼关爱行动,宁波市近视防控爱眼护眼基金同时成立;

7月,我是“小医生”公益体验活动启动,零距离体验医生职业;

4月和8月,我们邀请省内外行业专家,与市卫健委、市志愿者学院联合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者专题培训班;

7月至11月,我们启动关爱老人项目走进奉化溪口福利院、莼湖敬老院、大堰养老院、尚田敬老院等奉化区8家养老院,守护老人们健康,传递快乐能量;

8月至11月,健康家园联合机构外聘督导,以宁波市6家三甲医院及专科医院为试点,开展7大主题医务社工小组项目;

9月至12月,我们与鄞州区老龄工委合作,结合全区老年电大基层送课活动,在全区推进老年健康教育和系列服务;

9月至12月,健康家园社科普及基地“懂科学知识 爱健康生活”义诊大篷车出发,进北仑、江北等农村文化大礼堂为村民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健康家园被评为2019年度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流动生命科普馆项目荣获首届浙江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示范赛银奖;“彼岸天使”临终文化促进项目在2019年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铜奖;在浙江省第三届“和天下杯”社工好故事演讲比赛中,我们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

此外,我们牵手复旦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成为名校的“人才实习基地”;我们获批“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还获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认可,被授牌成为市社科普及基地。“接力安全棒-流动儿童安全教育”项目则荣获2019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区域性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支持项目》荣获“善荷计划”宁波市第二届青年公益创业大赛一等奖。

一个人,张开双臂乃成大;一群人,志同道合方为众。在共同推动宁波市大健康领域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家园人不忘初心,链接社会资源,赋能全民健康。

凡属过往,皆为序章。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我们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站在新的时间交汇点,我们有信心、有力量,向更远的远方出发!



创意多一点,生活加十分,原来可以这样赋能

微信图片_20201208103545.jpg


近日,健康家园的项目社工和志愿者们来到博美颐养院,开展了“创意多一点 生活加十分”黏土手工制作主题活动,全院共四十余位老人参加本次活动。


微信截图_20201208103609.png


耐心讲解、分解难度、描述步骤、做出示范、持续鼓励......老人们从不熟悉到喜爱,从不知道做什么到创意无限。




活动中,老年人迫不及待地认识黏土。在志愿者们指导下,老人们细致地观察黏土形状、颜色,并且亲自摸一摸、闻一闻。

柔软的黏土放在两只手间,大家一起跟着步骤,不断的进行捏、揉、搓。

很快,一只小鸟、一对鸳鸯、一匹骏马、一盘饺子……从一块块黏土到初具形状再到五颜六色的小动物、形态不一的饺子等就出现在老人们手中。


QQ截图20201208103650.png


对于老人们来说,最温馨的声音,是护理人员的问候;最温暖的关心,是护理人员的目光;最温暖的呵护,是护理人员的照顾。

那么,这些可爱的护理人员谁来关心呢?

关心老人,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为老人服务的护理人员。


微信图片_20201208103654.jpg


护理工作性质特殊,任务重,作息难规律给护理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健康家园特别组织以戏剧体验进行心理减压的小组活动。

“戏剧体验”就是通过身体动作的表达,帮助人回到自身,觉察自己的互动模式和内在状态,引导大家在团体游戏的形式中放松、减压,同时形成共创共享的人际互动模式。


微信图片_20201208103658.jpg


“跟我说,和我做”、“你说我做 我说你做”、“开口说“爱”、释放情绪“冥想 净化”这四部曲,让20余位护理人员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支持,也激起了一些深藏心里的那一份爱和感动。


微信图片_20201208103702.jpg


《宁波晚报》:团市委开启关爱星宝系列活动

媒体:《宁波晚报》

时间:2017年3月26日

标题:《团市委开启关爱星宝系列活动》

A88z2Y06LYjYUQsOeKs4lJTLI1qVrQ.jpg

2019年度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年终总结会暨2020年度宁波市医务(健康)社会工作规划研讨会顺利召开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047.jpg


今天(14日)下午,2019年度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年终总结会暨2020年度宁波市医务(健康)社会工作规划研讨会在新金星宾馆三楼北斗厅举行。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系主任赵芳、浙江工商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执行主任马良、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海英、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涌、宁波市康宁医院纪委书记 工会主席陈春晖、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吴滨滨和各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参与了此次会议。




△与会嘉宾


会上,中心主任吴滨滨发布2019年度健康家园工作报告。

"2019年对家园来说,是务实发展的一年,是稳健转型的一年,更是厚积薄发的一年。"吴滨滨表示,2019年我们成为“宁波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首批直属党支部”;我们牵手复旦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成为名校的“人才实习基地”;我们获批“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被授予“宁波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00.jpg

△中心主任吴滨滨作报告


"满满收获的背后,是家园人的坚实步伐,是伙伴们的鼎力支持,是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是各级政府的信任与肯定,是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待。"吴滨滨从4个方面总结了2019年度健康家园工作,分别是:

2019年,健康家园专注于梦想和信念的统一,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典范。

2019年,我们专注于志愿服务的系统性专业化建设,实现机构在志愿服务领域从2.0升级到3.0。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03.jpg

△与会人员阅读家园刊物


2019年,我们专注于机制体制的规范性标准化建设,实现机构从专业组织向专业机构的升级。

2019年,我们专注于医务(健康)社会工作的示范性模块化建设,实现机构在社会工作领域从“缓慢摸索”向“创新引领”升级。

现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系主任赵芳、浙江工商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执行主任马良、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海英被选聘为健康家园督导,聘期三年,为健康家园进一步推动区域化医务(健康)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更为强大支持。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06.jpg

△中心主任吴滨滨与督导们合影留念


声声“社工语”

前进路上的明灯


在共同推动宁波健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合作单位的鼎力支持。

那么,如何看待医院里社工部的专职工作?

医院社工部开展小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医院社工在构建医院人文服务体系里具备什么作用?

医院社工部怎样在工作中注入新活力?

......

来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社工部主任陈鸣敏、市第一医院社工部主任兼出入院管理中心主任乐凌、市康宁医院医务社工部付蓉、宁大附院“爱的天使”志愿者大队负责人岑利波作为院方代表上台作经验分享。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09.jpg

△市李惠利医院社工部主任陈鸣敏上台分享经验


“社工部建设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陈鸣敏谈到,院方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医院有更多人加入社工大家庭,考取了社工证。在其2019年工作中,不仅提升社工知晓度,还扩大了服务范围:病友、志愿者以及院内员工。

“就在刚刚有好消息传来,甬泉项目中我们社工部和家园一起关注了一个患有乳腺癌的病友,得到某基金会3万元的帮扶款。”陈鸣敏还分享了令她印象深刻的事,一位曾想要轻生的病人再一次回到医院,第一时间来到社工部,除了对她们说了感谢话外,还要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12.jpg

△市第一医院社工部主任兼出入院管理中心主任乐凌上台分享经验


“病区走访是开展小组活动的第一步。”乐凌介绍院内开展小组工作的相关经验做法,“走访、了解、宣传、筛选、评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她结合院内工作浅谈小组工作遭遇的现实困难,并总结了与此对应的解决办法。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14.jpg

△市康宁医院医务社工部付蓉上台分享经验


“我们在2019年6月成立了社工部,制定了‘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时并举,让医院社工部建设高质量发展。”付蓉说,该院社工部成立以来,致力于提高医务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把人文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在岑利波看来,人生前进路上总要有一盏灯,过去社会工作如同灯塔指引她的方向,现在,她希望尽自己可能,指引和陪伴更多的人。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17.jpg

△宁大附院“爱的天使”志愿者大队负责人岑利波上台分享经验


四大医务社工议题

引发激烈讨论


经一个多月的前期准备,我们梳理了20余条关于医务社工议题。

最终,会上筛选出最为关心的四个议题,与会人员与与会嘉宾分成4个小组共同参与讨论。


微信截图_20200106144230.png

△四个小组组长陈述


经过投入又激烈的小组讨论后,各个小组组长上台进行讨论结果陈述。

与会嘉宾依次就议题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看法。






赵芳老师表示,医务社会工作是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核心的专业助人工作,让患者得到身心灵社的全人照顾。

“作为医务社工,我们要相信每个病人都是有潜能的,我们要尊重个人差异,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选择。”赵芳老师说,医务社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接入赋能理论,做到多赢共享。



△督导赵芳老师点评


她聊起学生在实习期间写的一篇周记以及北京杨文医生案。不少人认为杨文医生案寒了医务人员的心,这不是简单的医疗纠纷,而是社会问题在医疗系统中的体现。

“医学人文需要我们在座的医务社工们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来有效有力得推动发展。”赵芳老师总结道。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50.jpg

△督导马良老师点评


在马良老师看来,医务社工需要做到三个“要”,才能为建设“有温度”的医院出一份力:

一是医务社工要有专业的边界,以社工手法一直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使用专业力量;

二是医务社工要给予自信,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从政策和资源链接上给患者在经济上提供援助,发展病友互助团体给予同伴的力量,提高患者的医从性和信心;

三是医务社工要明确发展使命,培养高素质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47.jpg

△督导陈海英老师点评


“总结会中,上台分享的代表们证明,有社工的医院在工作中其成绩也凸显。”陈海英副会长则从慈善工作者的角度,谈了身边的医务社工在资源整合、沟通协调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力。

陈海英说,医务社工通过整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不仅服务个体的需要,还有针对性地尝试改变群体,甚至是社区的环境,在医疗体系中不断证明其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45.jpg

△王涌处长点评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涌是第二次受邀参加健康家园年度总结会,他坦言,一年多来,他见证了宁波医务社工的发展。

“赋能、链接,是我们谈到医务社工必不可少的关键词。”王涌说,当前,改善医务工作问题,促进医患沟通,医务社工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需要。

为此,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在不断学习中前行,面对与日俱增的医务社工需求,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是顺应时代潮流、储备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是建立完善一整套对应制度,探索出了宁波本土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为宁波医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经验增添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是“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增强院内外交流学习,发散科研思维,提升内涵修养,建立相应专家库,有效实现了全市各医院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优势资源整合。


微信图片_20200106144141.jpg


新岁启封,

再赴新征程。

2020年,

我们继续聚力前行!


做一个享受生活的人,从懂花开始

微信图片_20201208104321.jpg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鲜花是温馨的象征,也是浪漫的表达。

11月10日下午,在鄞州区下应街道天宫社区开展了一场“宁波‘名片’ 点亮生活”鄞州乡镇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学习插花,用鲜花作语言,用心配色彩,让在场所有人更多元化地体验和萌发对美的感知。

“宁波‘名片’ 点亮生活”鄞州乡镇系列科普活动是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主要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平台的科普服务需求,通过引进宁波丰富的“名片”资源,以“名医、名剧、名笔、名俗、名师、名菜、名花、名迹、名茶、名技”十大主题为创新科普切入点,融入相应主题的知识和技能科普,并创造“区外入乡镇,乡镇出区外”的双向互动、交流的科普形式,让基层群众体验式感知宁波名片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前来授课的花艺师崔老师从事插花艺术领域已有五年的时间,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她认为“从插花看人性”,插花插的不仅是艺术,更反映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微信图片_20201208104326.jpg


插花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是表现植物自然美的一种造型艺术。

崔老师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插花的材料,活动开始前,她先为居民介绍了本次插花用到的花的种类。其中,洋桔梗、太阳花和康乃馨等花不仅符合当下季节,更象征着尊敬、乐观和幸福的美好寓意。


微信图片_20201208104334.jpg


详细讲解了关于花艺的一系列知识后,崔老师进行了插花演示。

“插花一定要讲究层次感,不管是空间还是颜色,都要主次分明,就比如叶子和大花要在下面做铺垫,并且做铺垫的叶子要照顾到周围的空间。”崔老师解释道。




在健康家园的社工和志愿者们帮助下,大家运用所学知识,经半个小时的自我创作,把原本普通的花草,修剪、层次搭配、点缀等步骤,一篮篮错落有致、生机盎然的插花作品呈现在面前。

崔老师不时对插花作品进行指导、点评,并向大家传授了鲜花的保养方法。


微信截图_20201208104403.png


做一个享受生活的人,从懂花开始,知美、爱美、尚美、懂美,以花会邻,幸福传递。

“我平时自己在家也爱养花,跟着崔老师学了不少养花技巧,还了解了插花艺术,以后我在家也可以自己插花啦!”58岁的戴奶奶第一次尝试插花,从动手中寻求到乐趣、从作品中获得了满足,她表示下次还想参与活动。


微信图片_20201208104440.jpg


【困弱帮扶】爱心妈妈说: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那束光,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文中的徐女士和盛女士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赋能项目中的一组爱心妈妈,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不愿与任何人交流的孩子。本文为这组爱心妈妈服务过程的真实记录。

  我们走的高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孩子家。
  孩子与奶奶爷爷在家中。孩子看见陌生人进家门,嗖的一声跑开了,我们过去亲切的呼唤他,他扭着头不理人,闭着嘴巴甚至闭着眼睛不愿意搭理谁,奶奶爷爷诉苦说养了12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我们赶紧制止了他们这样的说法,一请他轻声,二请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再这样的抱怨,这个孩子心理上可能有些自卑,所以请老人家不能和孩子一般见识。
我们互相默契的做了分工,盛负责与两位老人家沟通,我(徐)负责与孩子交流。
   两个多小时里,我(徐)首先想办法先让他不排斥我。接近他,跟他讲别人的故事,讲那些从小也是过苦日子的人,包括余华《活着》书中的主人公;还跟他讲前一个服务的聋哑小朋友的故事,那个小朋友一开始就失去了开口说话的权利,可是他都渴望说话,他动了手术,还需要康复,但是你具有说话的能力,你又为何不说呢?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苦难。李白,范仲淹伟大如他们也苦,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利还要学会苦中求乐。
  突然间,他紧闭的双眼一下子睁开了!他在听,他想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反映后,我(徐)提出让他陪着一起去看看山野中的大自然景色,他不抗拒,居然同意了拉着他的手,走到河塘边时青苔差点让他滑倒在地,幸亏是搀着他的手,我趁机跟他讲,如果人能借助别人的力量就会少一些摔跤的可能,聪明人都知道借力打力,不为难自己;又看到前方不远处的凌霄花,告诉他凌霄花是四大攀藤植物,紫藤罗,葡萄都是,它们就是依托着别人而生长,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我们生活着的人要不要也这样像植物一样聪明的活着,能够借力于别人呢?



  说完这些,我与孩子一起找紫苏,拔狗尾巴草,他能紧跟着一起做,我告诉他紫苏作为和艾草一样阳性的植物具有的功效,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如何来玩狗尾草;我们看到了蜜蜂与蝴蝶在采丝瓜花的蜜,这一情景提示他,原来大自然的小生物也喜欢与交流啊,你看呢?它们也与花在亲切交谈啊,他小小的脸上浮起了淡淡的笑容,用手指着远方,我说是小鸟吗?“不,是鸭子”他开口说话了,同我。我的心底有一种叫做欢喜的情愫升腾上来,这是他同陌生人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啊。我说,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在植物与山水间行走找到生命的乐趣,你愿意下次陪我吗?我给你拍一张照片,你要笑得好看点,我经常可以看到你。他非常配合的在镜头前露出了难得的笑颜。
图片
  回来的路上,我跟他说留个电话号码给你,你记住吧,我故意拖长声意看他的表现,他轻轻地开口了,“记不住,还是回去写在纸头上吧”,拉着他的小手回来的时候,他似乎变了,又似乎还是那个他,又害羞地躲开了。
  盛与二位老人沟通,要接纳他,给于爱,包容他,肯定他,学会示弱。爷爷奶奶表示认同,并为之改变方式去对待这个孙子。同时得到信息是孩子在学校里已经被边缘化,没有参予到学校的活动和考试,无人走近他帮助他。
  这一次走访,身体很累,我们回来已经是下午的一点半了,吃了中饭,两个人就孩子的情况探讨了一下,但是我们心灵却不累,总要有人成为他们人生命中的那束光,而我们假若有缘能是那束光,能帮他,是他之幸也是我们的幸运。
  自从第一次走访后,我们心中一直记挂着那个孩子,虽然天气炎热,骄阳似火,想到那个孩子,却突然有了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次又是一个多小时路程,我们再次来到了孩子家。
  这一次我们和他们熟络一些了,爷爷奶奶跟我们闲聊间又大声地当着孩子的面数落了他的父亲,我们再一次制止了,告诉爷爷奶奶切忌不要对孩子进行打压,说一些负面的东西,他小小的心灵已经承受了太多,因为自卑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才自我封闭了起来,你们不能再雪上加霜了。老人也答应了。
  孩子看到我们,比前一次改善了些,虽然一样不亲近不主动,但是当独自面对他的时候,他开始回答问题了,跟他说这一次要不也外面去走走?他回答天太热了,“要不要随我们回宁波去玩玩呢?他回答说不要去。那教你怎么看新闻,社会新闻与热点,看电子书,听喜马拉雅,看天气看出行吧,他很感兴趣的凑过头了,然后细致的教他今日头条,百度新闻与腾讯新闻如何看我们学生有关的可以做作文素材的资料,如何关心周围发生的事?

我们又一起下载了微信了,让他与我们一起在微信上交流他的思想与情感,他乐意的点头,“给你取个微信名字叫做安静的小雨?他又一次裂开嘴笑了,快速的点头答应了。

图片
  谈话的过程中,他大伯伯进来了,一起又说起了孩子的情况,大伯伯说,孩子现在的样子他奶奶爷爷是有责任的,小时候不是打就是骂,方法实在不对。知道我们来回实在不便,不可能隔三岔五过来,于是我们打算用微信经常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听到我们微信中会时常与孩子交流,大伯伯也愿意用自己的微信再开通一个小号给孩子用,以便加强沟通促进共同的助力。
这一次时间比上一次短一点,考虑到午饭时间快到了,我(徐)单独与孩子相处了会,讲了一些鼓励的话,然后问他愿不愿意送我们出去呢?
  他说下一次开始送我们,这一次还是害羞,那我们拉勾吧,你可要信守承诺哟,以照片为证,他点了点头,又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自闭与类似自闭的孩子其实缺少的就是关心耐心与爱,如何关心他陪伴他,打开他的不见阳光的心灵,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而我们愿意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