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辛苦了,这是中药汤。”志愿者边说边递过手中的“防疫汤”。
“最近复工了,其实还是有点担心的,看到他们送来中药汤,叮嘱我们喝下,心里也是暖暖的。”刚复工的小王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连连感谢。
一线坚守,爱心涌动!我们公益驰援,共同抗疫。
2月22日(昨日)下午,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鄞州肛肠医院、善园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出发,每人手提着装有满满几大袋子的“防疫汤剂”进入鄞州多个社区,开展公益派送活动。
相约·同送 “防疫汤”
据了解,2月17日,鄞州肛肠医院邬暾奕院长收到“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普通人群使用中药预防疫病推荐方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决定制作推出这款“防疫汤剂”。
复工在即,鄞州肛肠医院特推出《通知》中使用的药方制成的成品药剂,公益派发给街道社区居民、一线基层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人群。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善园公益基金会健康宁波公益基金的志愿者们共同参与这次行动。
2月22日(昨日),我们的“防疫汤”开始送达至坚守一线的人手中。
鄞州区中河街道、孙马村、东裕社区、潘火小区、下应河东村、春江花城社区、金桥水岸小区、东城社区、欢乐海岸社区等多个社区均已收到“防疫汤”。
截止发文前,我们已派送3800多份,其余的“防疫汤”于24日、26日、28日发放,全程共计将派送10000份“防疫汤”。
防疫汤·温暖前行路
“最近,你们辛苦!社区情况怎么样,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做好防范。”我们的志愿者们将“防疫汤”送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还不忘叮嘱。
“真的很感谢你们,特殊时期还熬了中药汤专门给我们送来。”新宁波人小晨这样告诉我们。
社区李大爷拿到“防疫汤”后激动地说道:“我们都很开心,也很感谢志愿者们给我们送中药汤来。”
分别时,李大爷拿着鄞州肛肠医院准备的“防疫汤“,提醒我们这个时期要做好防护措施。
收到“防疫汤”的街道、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们表示非常感动。大家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防疫汤”到底有什么功效呢?
鄞州肛肠医院何红艳副院长介绍,此方适用于普通人群、年老体弱者;总体功效是益气固表,解毒化湿,增强免疫力,预防新冠状病毒性肺炎。
鄞州肛肠医院邬院长也表示,希望通过这一份份汤药,帮助大家做好疫情预防工作,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勇气、信心和安心。
11月7日晚,宁波市康复医院的患者从各病房赶到医院多功能室,只为期待“睡眠那些事儿”小组活动结项会的召开。
“睡眠那些事儿”骨脊科康复患者睡眠教育支持小组是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市康复医院共同开展,特面向市康复医院骨科、脊柱科康复患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患者了解睡眠卫生知识、掌握睡眠的小技巧、学会合理看待睡眠,获得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一道戏曲大餐,过足了瘾
“朋友们,想我了吗?”家园社工一开口,立刻拉近和小组成员的距离。晚会在一曲《新贵妃醉酒》中拉开序幕,京剧、越剧、经典歌曲等节目轮番上演。
“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来自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志愿者刚开口,一下子就收获了组员们的点赞。
长袖飘飘开腔唱,一曲终了情意长……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家喻户晓,志愿者们以彩妆表演形式上台展示,加上专业的衣服,折扇一摇,离愁别绪立刻涌上心来。
越剧《金玉良缘》的表演者一个动作、一个指尖、一个眼神,戏曲中大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世纪80年代,一首《酒干倘卖无》从台湾地区传遍大江南北,深情的歌词配上这首歌背后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听过这首歌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现场,不少组员一起合唱,将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
“我知道!”当家园社工苏明提问知道《酒干倘卖无》的意思,立刻也有组员回答道。
“这首歌真实故事被拍成电视剧《搭错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都有追求,但要有善良的心,诚实的心正确面对自己的环境,接纳自己的出生,接纳自己的当下的状态。”苏明分享道。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戏曲《梨花颂》是梅派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词曲典雅,意境深远,回味悠长,感人肺腑。
畅聊睡眠事儿,笑声和掌声相伴
这次晚会我们筹备两周有余,演出精彩纷呈,让整个多功能室充满了爽朗的笑声与精彩的掌声。
社工王苗苗介绍,“睡眠那些事儿”骨脊科康复患者睡眠教育支持小组自9月19日开展以来,共举办了6期,参与3次以上的患者超过半数。“活动中,你们参演过话剧里的父亲、有亲爱的哥,更有熟悉的爷爷,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坚持参与。”
我们尝试将理性情绪疗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去理解及运用此理论,以达致“理论生活化”的效果。
理性情绪疗法属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其中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开始的行为治疗(只关注人的行为改变,不需要关注心理层面)到认知治疗(认为人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了情绪和行为),最后将两者有机结合发展为认知行为治疗。
“大家还记得这棵树吗?”9月19日,第一小组活动的时候,大家签订了小组契约,并制作成一棵树,代表了整个小组,也代表我们小组中的每个人。
树根代表意识,也就是我们的思想,认知,需求;
树干是我们小组总目标,而树冠是分目标,
规则就是树的外形,树叶是我们为达到目标而使用的方法;
雨滴和土壤可以滋养生命,让生命可以不断成长,
如果一直勇敢想,勇敢尝试,我们就会有所收获,就像这些果子。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解决很多事情。有了滋养我们成长的雨滴和土壤,一起协作解决问题,在不断坚持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少患者坦言,参加小组活动后收获了很多。
同时,考虑到骨科、脊柱科康复患者的特殊性,健康家园和市康复医院还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礼物,颈部护枕、围巾、毛笔、书籍等。
“你们太用心啦,我们好感动啊!”“这么多礼物,花费了不少精力吧!”......伴随着组员的感谢,王苗苗说,这份礼物不仅是她挑选的,还有来自骨科、脊柱科医护人员的关心,饱含着他们的用心。“你们看,外包装的蝴蝶结,就是医护人员看抖音学习来的。”
健康家园的社工和志愿者们送上了来自陕西的苹果,寓意祝愿在座人平平安安。
结束时,8号床的患者家属主动上前参与,献上了怀旧黄梅戏经典唱段《对花》,备受大家的喜爱。
每天网课N节,视力怎么办?
您想知道的这里都有!
学生和家长赶紧看过来!
PART
01
学龄前儿童或者学龄期未发现近视的学生,近视如何防控?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近视大国,正常情况下,我们一般建议从3周岁或者3周岁半到医院进行视力、屈光度和眼轴的普查。
一般视力要求,三周岁到四周岁视力要达到0.5到0.6以上;五到六周岁达到0.8到1.0;七周岁以上要达到1.0或者1.0以上。
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出门,怎么发现孩子有视力问题呢?其实,会有几个小征兆:
第一是看电视或者看书的时候,喜欢距离非常近;
第二是歪着头看、斜着看、眯着眼睛或者挤着眼睛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第三是有些孩子表述的很清楚,会说自己看近很清楚,看远是模糊的;
第四是孩子的眼睛非常容易疲劳,看久会头痛、流眼泪;
第五是害怕强光,看久了以后会揉眼睛,频繁地眨眼睛。
若我们家长发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孩子可能是有近视的征兆。
那么,我们要怎么预防这些情况呢?
一、做作业的时候,我们要养成良好地看书和用眼习惯;
二、握笔写字的时候,手和笔尖的距离要有3厘米;
三、做作业不能太长时间,每做20或者30分钟要休息一下;
四、很重要的一点,每天要坚持2小时以上,一周14小时以上户外活动(现在不方便去户外,孩子可以在阳台上进行);
五,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量;
六,不行走、坐车或躺着看书和电子产品;
七,不在太强或太弱光线下看书;
八,营养不均,摄入过多高糖高淀粉的食物会加重近视。
PART
02
疫情期间,已真性近视或有假性近视需要定期复查怎么办?
假性近视的孩子或有些暂时没有佩戴眼镜的人,需在医院定期复查用药,这些孩子如果医生配药过程中,有交代没有特殊的副作用,或者特别医嘱的情况下,大多数是可以维持原药物剂量的。
疫情期间宁波市眼科医院网上开通公众号,也有开通网上免费咨询的服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具体的医生。医院24小时开通急诊,也是可以咨询配药的。如果药物用光或者有特殊需求,可以网上咨询医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真性近视和已佩戴框架眼镜的学生,正常情况下,我们建议一到三个月要到医院进行复诊。疫情期间不太方便到医院的话,这些孩子可以继续维持前面的药物用量,或者还是可以网上咨询医生有没有需要加用强效的药物。一旦疫情有好转,及时到医院复查。
另外,已近视且为了控制近视增长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学生注意了,如果有感冒发烧这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要立即停戴OK镜。若遇到有眼红、眼痛要及时到医院急诊就诊。
宁波市眼科医院24小时开通急诊,听取医生专业的治疗意见,及时进行治疗。我们建议OK镜的使用期限是一年到一年半(到期需要更换)。
针对有一些过期不能更换的孩子,可换回框架眼镜佩戴。或者是有强烈需求,需要控制近视的孩子,原来的OK镜镜片可短期佩戴一段时间,但戴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有眼红眼痛不适的症状还是要停戴,换回框架眼镜。
一些孩子OK镜戴了两到三副,刚好不小心单片或者一副镜片有破损,又不能及时来补镜片,怎么办呢?
家长可能会将原来老的第一副镜片继续用,我们原则上不太建议,但是如果有用眼需求的孩子,短期内可以临时用。用之前要反复多次用护理液清洗,然后用AB液(就是除蛋白液)浸泡半个小时,半小时后再按照正常的清洗流程再来清洗。
假如佩戴以后眼部不适,要停戴,戴回框架眼镜。如遇到护理液和润滑液用量不够,宁波市眼科医院的急诊都是可以配到的。
PART
03
给孩子买了防蓝光眼镜,是不是戴了就不容易近视?
蓝光伤害是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目前,没有科学研究发现蓝光有这些伤害。平时看屏幕,多数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觉疲劳。
所以,来自美国眼科学会的建议:如果你使用电脑,可以用下列的方式保护眼睛,避免眼睛疲劳。
第一,是坐在电脑屏幕前约65厘米,就是手臂的长度。屏幕略向下注视的角度,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亚光膜来减少屏幕的眩光;
第二,使用20/20/20的规则来休息的意思是,每隔20分钟移动眼睛看20英尺(6米)外的物品至少20秒;
第三,当眼睛干涩的时候,注意休息,也可以点少量的人工泪液来缓解。
PART
04
还有关注率较高的问题,疫情期间是否要去眼科就诊?
疫情来得突然,当下去医院是相对有风险的,但我们是否应该讳疾忌医呢?
答案是否定的。有些疾病如果不及时就诊,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
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眼科看病呢?
眼科最急的病是化学烧伤,比如盐酸、石灰、氨水等这些溅入眼部,现场我们应该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之后尽快上医院。春节期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烟花爆竹伤会比较多。其他的包括一些工厂,有些铁屑溅入眼睛,这些都是眼科的急症,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另外,儿童磕碰伤也需要重视。磕碰过后如果眼睛没有出血,看东西暂时清楚,没有影响,可先在家冷敷观察一下病情变化,然后再决定是否去医院就诊。
眼睛的功能主要是看东西,如果突发看不清或者看东西有遮挡的话,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伴有眼红、眼痛或者同侧头痛,有可能是青光眼急性发作、虹睫炎或者角膜炎。还有一些不伴有眼红的,可能有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眼底血管阻塞、眼底出血这些比较严重的疾病。
此外,常见就诊原因可能是一到三天内逐渐发生的,伴有分泌物的眼红,通常这种是双眼先后发病,双眼的轻重可能不一,急性结膜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次疫情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急性结膜炎,同时伴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病情没有好转,要及时到急诊就诊。
不伴有眼红、眼痛、分泌物、视物不清,突发的眼睛非常红,有些是结膜下出血,这种一般不是特别可怕,有些建议冷敷两到三天,然后再热敷,有些十天左右自己就可以吸收了。
疫情期间,还有一些眼健康情况,建议大家暂缓就诊,采用网上问诊咨询。
文字只摘取部分
可收听完整版音频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宁波海曙洞桥镇人民政府、洞桥镇宁锋小学和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联合组织开展“垃圾分类 从我做起”洞桥镇垃圾分类推广活动。作为洞桥镇宁锋小学“喜迎建党百年,放飞童年梦想”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主活动之一,旨在让孩子们“零距离”体验垃圾巧分类、换位生命场景等,度过一个别样的儿童节。
废旧纸板怎么改造?
厨余贝壳如何创作?
……
洞桥镇宁锋小学创意造型社团给出了丰富的答案,有青山绿水、渔家甬情、戏剧人物、光影迷景等。
活动还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理念,使他们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设有AD 症体验区、渐冻症生命状态体验区、应急救护学习区,让学生们得到真实、客观的感受,完善他们对生命的认知程度。
“在电视中经常见到急救技能,你们知道多少呢?”来自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从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入,讲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并和学生们实地演练心肺复苏操作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在学校大力倡导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下,她已经将垃圾分类融入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学校503班的王雨馨同学说,此次活动不仅增长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收获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责任感。
粉红色的回忆——乳腺癌患者同辈支持小组
第一次时间:8月29日
小组活动地: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乳腺中心
正在放化疗期间的病友,是否想和同病情的人员结伴而行?是否因不了解病情发展而辗转难眠?
为帮助乳腺癌住院患者建立同辈关怀和支持力量,为她们赋能同时增强抵抗疾病的信心,由健康家园、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社工部联合开展的粉红色的回忆——乳腺癌患者同辈支持小组已拉开序幕。
在市妇儿医院的乳腺中心,14位来自上海、江西、湖南、宁波及周边的乳腺癌患者相聚一堂,并签下了小组契约:平等友爱、严格保密、准时参加......
医院社工部王丽娜和家园社工梁峻兰共同引导下,大家介绍自己,认识他人,成为朋友。
温情相伴以赋能、畅谈心路历程、分享就医体验......市康复协会乳腺部部长汤老师已经出院19年,分享了自己生病期间发生的事以及就医经历。
现在,她已是志愿者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只要有时间,她就会积极地去参与志愿服务。
第一次小组活动结束时,有病友主动上前告诉我们希望下期能聊聊睡眠那些事,也有病友拿着“今天我最美”点赞自己,更有病友添加了医生为好友,要求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在家如何度过,如何缓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与父母共度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获得成长与进步?
为此,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全体中小学在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学习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隔离,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建议2: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 在疫情压力下,同学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情绪支配。 面对负面情绪,同学们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调节。 建议3:科学看待疫情防控,学习情绪调整方法。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来维护情绪稳定,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建议4: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建议5:密切亲友互动交流,做到隔离不隔心。 在家里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沟通平台与同学交流、与亲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并增进彼此的情谊。 建议6:培养新兴趣新爱好,让生活变得丰富。 同学们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学乐器、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制成“愿望清单”,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就可以实现的愿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视频资源、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平台在知识海洋中畅游,让宅在家中的假期成为储藏知识的好时光。 建议7: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做到合理有度。 在家长的指导下,同学们可以适当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但不可时间过长,也不能影响正常作息。与家长确定好双方每天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等,共同遵守你们制定的规则,从每一天做起。 建议8: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同学们可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的同时,也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家长减轻负担。 建议9:听从学校和老师安排,适应居家学习环境。 延迟开学期间,同学们可以根据学校安排,通过网络课程、空中课堂等方式居家学习,并借此机会提高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也可以通过自己设定“上课铃”和“下课铃”等方式找到课堂上课的感觉,还可以和同学约定时间共同学习,互相督促,一起进步。 建议10:学习典型人物和事迹,增强心理正能量。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无数各行业的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同学们要学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情的伟大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