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关注到了我们这样的群体,让妈妈们的付出得到认可,缓解了我们在照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精神压力。”在“筑爱互助——亚虎‘关爱妈妈’”项目活动现场,“月季妈妈”在信上分享了作为特殊家庭的照顾者,慢慢自愈的过程,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引起了在场的妈妈们共鸣和鼓励。
活动现场。
11月22日,甬江街道湾头社区内暖意融融,一场由江北区慈善总会、江北区妇联主办,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承办的“感恩有你 我的重要‘她’人”主题活动在这里举行,20余位妈妈和区妇联、区慈善总会、甬尚慈善社工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妈妈们佩戴破茧成蝶胸针,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一同到“时光的美人摄影打卡区”拍照,用一张张照片,收藏了美好的瞬间。当天还成立了“江北区‘关爱妈妈’互助团”,妈妈们用佩戴腕带的形式号召为身边的人加入到“关爱妈妈”行列中来,共同开启自助和筑爱互助之路。
活动现场。
据了解,自“筑爱互助——亚虎‘关爱妈妈’”精神支持项目启动以来,搭建了"社工+医疗"服务平台,成立了心理压力疏导小组、社交能力提升小组、家庭工作坊等,为特殊家庭妈妈照护者提供照护知识课堂、冥想训练以及照护经验分享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她们建立同质群体互动圈子,以增强她们对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亚虎“关爱妈妈”系列活动。
“女性家庭照顾者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半年内亚虎‘关爱妈妈’项目探索了许多新颖丰富的活动,为江北区特殊家庭的妈妈们提供了精神支持、互助平台和资源链接。”江北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妈妈们能够借着本期公益项目的支持和祝福,朝着更加开阔、更加有希望的未来迈步。
来源:新江北APP 全媒体记者:张露
通讯员:刘德霞 杜俊霖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来临之际,鄞州区老龄委如期拉开“敬老月”老年健康服务系列公益活动序幕,这是健康家园连续9年参与鄞州区敬老月为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为主导,面向鄞州区的老年人开展疫情后的健康管理团体支持小组、情绪舒缓减压团体支持小组、以及家属和老人双向参与的小组主题活动,为老年人减压、增能,体验更有温度的老年生活。
上周,健康家园的社工及志愿者们来到鄞州区下应街道天宫社区,作为首场“用剧本演绎生活,用感悟重温美好”重阳趣味减压主题活动。
这是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表演方式迎接重阳节,趣味十足,欢笑不断。
“同频击掌”的暖场游戏让近30位老人瞬间投入到活动现场,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镜中的我”环节中,两两合作忍俊不禁,通过一分钟“照相人”和“镜中我”的模仿互动,为接下来的表演环节打下了基础。
“童年趣事”的剧本创作和表演更是让老人想起过去温暖的美好的点点滴滴,带领老人们一起回忆了那些特别有时代烙印的年代。
那些生命事件所组起来的音符,配上老人们富有趣味的表演,让现场笑声不断,老年人的情绪和压力在创作和表演中得到了释放。
根据主持人带领,现场被分为8个小组,并选出了导演。
按照“导演”的带领,每位组员分享一个生命历程中重要的趣事或印象深刻的事件。聆听老人的故事后,大家一同决定头脑风暴创作出一个简易的剧本,并积极投入,还准备道具。
呈现出的片段有女学生因姓名发音上像男生,学校报到的第一天被安排去划船的经历;有一群孩子同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还有工作后第一次烫头被烫坏的窘迫,更有在裁缝店为母亲准备旗袍的难忘瞬间......
短短30分钟,还有为婆婆捶背按摩洗脚的感人场景,这是真实经历的现场复刻。据演员介绍,“我是来自黑龙江的媳妇,婆婆对她特别好,她也特别爱婆婆。”
这些情境让在座所有人感受到真实生活的魅力,也在无形中升华了那些美好、难忘的经历,让我们用更加感恩的,更加满足的心情迎接重阳,迎接晚年生活。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映地久长。”昨天,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温馨的“老人节”。
连日来,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重阳节活动,倡导敬老、爱老、助老新风尚,同时,还邀请退休的老年志愿者们共同参与。
后疫情下养老机构多元赋能项目立足疫情背景,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一方积极关注最被忽略又影响最独特的养老行业,并从三个层面实现综合多元赋能,通过赋能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服务人员及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实现后疫情下养老机构健康有序的运营,总体提升养老机构应对卫生风险的能力。
项目获得2020年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同时,得到了华信颐养园、宁波鄞州怡康院、鄞州博美颐养院的大力支持,项目已如火如荼进行,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活动以简单的热身小游戏暖场,老人们十分投入,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此次主题活动为老人们准备了精美的创意粘土画,这一项充满趣味又能培养动手力、协调力以及耐心的全面立体的活动。
“粘土创作的过程,就是释放的过程,大家都可以通过手工和色彩释放出来。”志愿者讲师在授课时表示,同一个主题是没有千人一面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可结合自身见闻听闻,加以所思所感,就会诞生精彩的作品。
制作画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长者的动手能力,更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
作品有崩牙爷爷在散步、包子饺子发布集结令、海绵宝宝和好友出游、贪吃蛇逛花园、舞裙女孩齐舞蹈、飞走的行李箱展创意等。
在7名健康家园老年志愿者们的悉心协助下,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并诞生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蝴蝶在低空中翩翩起舞的样子,很是迷人。”蝶羽翩翩,光影宛转,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所有人共同完成创作了一幅蝴蝶画,宛若一曲妙曼的芭蕾,临空起舞。
聆听着优美悦耳的乐曲,踏着轻松明快的节奏,在场人在志愿者讲师董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多么的惬意、愉悦。
“去菜场买菜你会带回几个包装袋?”
“你家家中有几个垃圾桶?”
“垃圾如何分一分,你知多少?”
……
10月19日下午,在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小学阶梯教室,当垃圾分类遇到超轻粘土,小学生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正在举办的是由海曙区洞桥镇人民政府、洞桥镇中心小学、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开展“践行垃圾分类 趣味科普宣教”主题活动。
活动开始前,一部获得环保奖的短片《看,捡垃圾的动物》引起了在座学生们的注意。
吞下废轮胎变成蜗牛的蛇、被废弃物卡住的火烈鸟、吃下口香糖的鸽子......这部获奖动画探寻了人类与动物间的因果联系:我们将不经处理垃圾乱丢,动物们却拿它们做玩具甚至食物,最终,动物因垃圾而慢慢死去。
“动画看上去诙谐幽默,但到最后展示了真实世界受人类垃圾影响的动物们照片时,大家是否有些触动?”得到肯定答案后,来自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戴老师讲解生活垃圾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以及对生活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他还以生活中常见的垃圾为例,倡导大家关注周围的环境,遵循“垃圾分一分、校园美十分”的生活理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分类意识、做好源头分类,共同为建设“绿色校园”尽一份力。
戴老师通过对不同分类的讲解和实物图片的呈现,引导在场的学生们对垃圾分类有深入的了解。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多元化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争做垃圾分类引领者、传播者、践行者。
有趣又有效地互动来实现教育目的,现场,志愿者们还组织学生开展旧水瓶大改造,利用剪刀、粘土等手工材料进行DIY,发挥自己的想象,裁剪、拼接、改造。半小时后,旧水瓶变成了汽车、动漫、花篮等,一个个独具匠心、充满特色的手工作品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这是一辆小汽车,今年是鼠年,所以我特别设计了老鼠的造型。”504班的郑龙说,平时看到水瓶多数造型为立式,其实,换个角度便可成就很好的作品。“垃圾分一分,换个角度也能成为校园中的美景。”
活动结束后,502班的单渲轶拿着作品坦言,垃圾分类学问多多,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我们所有人。“参与这次活动我学习到很多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我一定要争做环保新时尚的践行者!”
“学习文具大礼包+水果礼包”“《新概念英语》《1分钟物理》+水果礼包”“儿童音乐早教故事机+水果礼包”……5月29日下午,在奉化区方桥街道社工站组织的“我们在一起·快乐儿童节”活动上,16名困境儿童欣喜地领到了特殊的“节日礼包”。
据了解,奉化区方桥街道现有16名困境儿童,有的因家庭成员患重病或伤残面临经济压力;有的因父母离异或失散,面临亲情缺失;有的因隔代照顾,健康关注不到位。
“一本书、一个故事机、一个书包,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常见的物品,对困境儿童来说却是埋藏于心底的愿望,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5月23日中午,方桥街道在工作群里发布了一份《方桥街道困境儿童微心愿清单》,而这16份“节日礼包”就是儿童们的一个个微心愿。
当天上午,这些微心愿就被街道干部认领一空,其中街道党工委书记毛海涛就认领了2个。
据了解,该街道连年在“六一节”前发布困境儿童微心愿并完成爱心认领,已成为街道关爱保护儿童的公益名片。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方桥社工站发起微心愿点亮行动,倡议用爱的力量共同护航儿童成长,同心协力为困境儿童圆梦。
在活动现场,16名困境儿童在各村社儿童主任、家人的陪伴下参加了“破冰游戏”“快乐识别器”“快乐我做主”“快乐释放”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在奉化区民政局指导下,方桥街道社工站坚持实体化、制度规范化、多部门协同运作,从提供服务、培育人才和联动治理的三个不同维度,按照“1+X+1”的模式为方桥街道的老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服务项目,重点聚焦困境儿童的个性化帮扶,助力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通过培训、实务实操等形式培养社会工作人才。
病毒改变了今年的春节假期,疫情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
大年初一,包括宁波13名医护人员在内的浙江省首批医疗队赴武汉支援,共同抗击新冠肺炎。
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不记得失。
我们在思考,能做些什么?
疫情还在爬坡阶段的当下,宁波确诊病例数逐步增加。
截至2020年1月29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1例,其中海曙区13例,镇海区3例,北仑区2例,鄞州区8例,奉化区1例,宁海县4例,象山县2例,余姚市2例,慈溪市4例,高新区1例,东钱湖1例。目前患者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不少人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前线。甬城更是爱心如潮,共克时艰!
据浙江新闻app最新报道,宁波社会各界累计捐款已超300000000元。
每天有新的病例被确认,媒体针对疫情发展动态实时更新,手机APP上各类信息不停推送......疫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挑战,也带来了心理上的挑战,难免会引发恐慌。
从而可能会引发情绪问题,同时也容易引起失眠、恐惧、焦虑、疑病等心理问题。这些负性情绪又可能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几率。
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迫在眉睫。
战“疫”中,公益驰援,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