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邱隘镇汇头小学的学生们收到特殊的儿童节礼物——250个坐姿矫正器。
当天下午,当记者走进教室,就看到志愿者们正忙碌地在桌子上安装蓝色的“坐姿矫正器”。
“孩子们在长时间学习时使用不良坐姿,可能会导致眼睛近视。”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主任伊春辉说,坐姿矫正器安装好后,通过书写、阅读时强制性矫正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保护视力。
对于正确坐姿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作用,邱隘镇汇头小学校长周鑫深有同感,“保护视力并不难,关键是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关注中小学生视力健康,伊春辉建议,平时学习时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要有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一寸一拳一尺”。具体来说,是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一拳,书本离眼睛一尺。二是要遵循“20-20-20”口诀:阅读、书写、看手机及电脑等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外)远方至少20秒以上放松下,眺望远处休息。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吴滨滨说,在六一前安装坐姿矫正器,也是希望给孩子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
眼睛是神奇的网,
上传缤纷下载梦想,
目浴阳光、幸福成长,
争做未来的栋梁……
为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水平,3月22日,宁波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钱雪芬、党建工作指导员杨超莅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专项督查。
本次党建工作专项督查以实地督查和书面督查结合进行。
督查组实地参观健康家园党支部党建阵地,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与支部党员开展座谈交流,详细查阅党建专项资料,从环境创设、活动开展、台账规范、争先创优等方面对支部建设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下阶段,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将继续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力推动健康家园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鄞州区困境儿童监护赋能项目由鄞州区民政局牵头、鄞州区慈善总会专项拨款,与鄞州区妇联携手合作,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落地执行。本项目以“提升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监护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专业志愿者三方力量开展综合介入,促进困境儿童及家庭共同成长,提升困境儿童家庭综合发展能力。
爱心妈妈志愿者作为项目中的重要力量,在第一期的项目基础上增加了90人,到2025年1月初累计招募到140名爱心妈妈志愿者,她们拥有不同的职业和专业背景,其中拥有家庭教育/教师专业背景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占比20%,心理咨询/辅导专业背景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占比7%,拥有社工专业背景的爱心妈妈志愿者占比6%……爱心妈妈志愿者们后续将深度参与项目,为鄞州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
爱心妈妈们的志愿服务从深入了解结对儿童及其家庭的情况开始,2025年1月中旬,项目组为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开展了入户调研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调研前准备工作、入户调研技巧和调研问卷填写等板块,以便顺利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工作。
培训会结束后,项目组社工和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对鄞州区90名困境儿童开展了入户调研,深入了解困境儿童家庭整体情况、监护人/照顾者基本情况和儿童自身基本情况,为后续服务个案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项目组根据调研问卷信息,详细分析每一户困境儿童家庭面临的问题,具体需求,并为每名儿童制定了服务计划,且依据分析结果,对90名困境儿童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具体划分为重点个案对象、中高危个案对象和低危个案对象,后续也将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开展不同的个案服务。
下一步项目将根据服务计划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开展个案服务。3月中旬将开展爱心妈妈第一场线上督导培训会,赋能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为困境儿童提供有效的志愿服务。
经过昨天两位老师精彩的分享,迎来了课程的第二天,据说许多报名未成功的伙伴也是满满的期待。快来和小编一起get新知识点,以解遗憾吧!
陈鸣敏
个人简介
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原宁波市保黎医院护理部主任,现任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社工部主任
浙江省护理学会社区护理委员会委员
宁波市护理学会社区护理委员会委员秘书
长期从事护理管理工作,2013年接手医院志愿者管理工作。主持浙江省护理科学研究项目(2012-B009)和宁波市软课题项目(2013A10097)各一项,近10年共撰写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曾多次荣获宁波市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优秀临床管理干部、优秀党员称号。2017年度宁波市81890志愿服务中心“优秀志愿服务团队领袖”。
主题:《志愿服务条例》解读
摘要:
志愿服务的历史与发展:
1.公益萌芽期(1978~1986年)
2.自发探索期(1987~1993年 )
3.组织推动期(1994~2000年)
4.多元发展期(2001~2007年)
5.全民参与期(2008~至今)
《志愿服务条例》指定基本思路:
1.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2.总结地方立法经验,寻求广泛共识
3.强化政府主导,明确志愿服务行政管理部门
4.明确志愿者权利,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
《志愿服务条例》赋予志愿者十一项权利:
1.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选择权
2.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知情权
3.超能服务——拒绝权
4.教育培训——获得权
5.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权益保障权
6.志愿服务记录证明——获得权
7.拒绝摊派权
8.监督权
9.获得表彰权
10.就业优先权
11.优待权
郑卉
个人简介
硕士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与爱同行”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
2015年10月在李惠利东部医院开院之际,负责筹建管理“与爱同行”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团队已成为一支成员组成多元化,组织纪律规范化,服务功能多样化,作用发挥明显化的特色医务志愿服务团队。在2018年宁波市“五个1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中,“与爱同行”志愿服务团队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团队的“移动拐杖”一呼式就医协助项目荣获当年的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主题:提升志愿者团队粘性和专业化水平
摘要:
志愿者管理体系:
1.顶层设计(机构使命和战略目标对于愿景的规划)
2.中心支柱(志愿者的动机和需求解决的社会问题)
3.底层保障(志愿者服务规划、志愿岗位开发、志愿者支持与管理、督导与评估)
志愿者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归属感需求(通过参加志愿组织,与他人产生相互信赖相互扶持的关系。)
2.新鲜感需求(探索不一样的领域,增加生活的丰富性,让自己忙起来。)
3.成就感需求(志愿者赋予高尚情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4使命感需求(社会需要;“好人有好报”的传统思想)
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主任文丰和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受邀参与宁波交通广播FM939的《爱心宁波大家帮》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文丰医生刚下手术台,立刻赶到了电台直播间,连中饭都来不及吃。
在等候进入直播间的空余几分钟,文丰和伊春辉又一次对采访提纲进行研读。
下午12点33分,宁波交通广播FM939的《爱心宁波大家帮》栏目的下半部分直播准时开始。
主持人:能和我们说一说,角膜捐献协调员需要做哪些工作吗?
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宁波市眼科医院于2001年成立眼库,自成立之日起,就从医院各部门抽调骨干,组建了角膜捐献协调员团队,主要从事角膜捐献的宣传、动员,鼓励社会上更多人参与角膜捐献,收集、鉴定、处理、运输、保存角膜,同时向捐献者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及向捐献者进行缅怀、祭奠等活动。
主持人:您能和我们说一说,您遇到的第一个角膜捐献者,和他发生的故事吗?
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每一个角膜捐献者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太多了说不完。我工作这么多年,很多角膜捐献登记志愿者、角膜捐献者家属和我成为了朋友,他们也帮我推动角膜捐献工作,这让我非常感动。但还是有一部分角膜捐献者家属,偶然见到我的时候,会犹豫要不要和我打招呼,因为他们见到我的那一刻,心里会五味杂陈,有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我们帮他的亲人完成夙愿的感恩,捐献角膜去向的疑问,我家人的角膜捐献给谁了?手术成不成功?所以偶然遇到捐献者家属的时候,我会有意回避,避免勾起他们的回忆。
主持人:角膜捐献能否成功,不仅要看捐献者的个人意愿,其家属的意愿也同样重要。
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2003年宁波市政府颁布了《宁波市遗体捐献条例》,规定,角膜捐献需要身前登记才能实现身后捐献。但是浙江省红十字会的相关规定是,捐献者身前没有提出反对捐献,也没有签署捐献登记表,而在过世后,其家属同意捐献,则可进行捐献。如果捐献者生前签署了捐献登记表,而在过世后,其家属不同意捐献,那么也不能进行捐献。很多角膜捐献登记者去世了,却没有捐献,主要还是家属有不同意见,去世后没有通知我们,所以捐献登记时一定要征得家庭成员的一致同意。
主持人:什么人可以捐献角膜 ?
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角膜捐献没有年龄限制,只要没有传染病、没有眼部肿瘤、没有眼部感染即可捐献,除角膜手术以外其他眼部手术也可以捐献,因为他们的角膜并没有受到影响。即使经过检查不能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眼球组织也适合进行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
主持人:怎样进行捐献 ?
宁波市眼科医院防盲办公室主任、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专职秘书伊春辉:捐献者首先要与家人做好沟通,取得家人同意,至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红十字会进行登记,角膜接收站亦可登记。登记时随带捐献者和执行人的身份证件。角膜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为了角膜的完整性,我们是把整个眼球取下,不是单纯的取角膜。当然,我们取完后会做好遗容遗貌的修正,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有手术痕迹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捐献者死亡后家属在2小时内通知角膜接收站或红十字会,必须在12小时内完成角膜捐献,天气炎热的夏季6小时内完成捐献。
主持人:眼角膜捐献极具意义,使用角膜的患者是什么样的?我们也邀请到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主任,文丰副主任医师,聊一聊角膜移植。
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主任文丰:对于一些严重角膜疾病的患者来说,角膜移植是目前唯一能让他们重见光明的方法。我院眼库的宗旨是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努力使因角膜病而失明的盲人重见光明。
主持人:和我们平时较为熟知的器官捐献相比,角膜移植手术有哪个注意点。
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主任文丰:与肝肾等等大器官的取器官手术相比,角膜移植不需要匹配。随着科技的进步,角膜移植手术方式的改良,大大降低了角膜排异反应的风险。同一片角膜有可能用在多个患者身上,我们会把一片角膜分成深板层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等,角膜资源最大化利用。患者预约手术的流程:眼科医生判定可以接受移植手术,需要填写预约登记表。预约登记表包含角膜疾病类型、手术方式、联系电话、登记编号、紧急程度,手术医生等信息内容。排队患者的手术紧急程度一般分为四级:危机、紧急、普通、择期。
主持人:宁波角膜捐献现状如何?
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宁波市红十字眼库主任文丰:截至目前,市眼科医院共接受1470多名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已帮助262多人实现了身后角膜捐献的夙愿,为近600人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宁波约有6000名角膜盲患者,每年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仅100台左右。眼角膜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由于角膜的供体不足,很多角膜病人只能经历漫长的等待,直到合适的角膜出现,才有机会进行角膜移植。为此,我们呼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角膜捐献的行列中来。
为此,我们呼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角膜捐献的行列中来。
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更是她们自己。她们用温柔与坚韧,诠释着生命的精彩;用爱心与行动,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在公益服务的道路上,她们的身影从未缺席。她们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她们奔赴山区,支教贫困儿童;她们守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她们用点滴行动,汇聚成爱的海洋,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爱心妈妈肖女士自2024年1月主动加入鄞州区"鄞领护苗"项目以来,同步参与鄞州区家庭教育指导者骨干师资三年培养计划,实现“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在结对关爱过程中,坚持每半月开展入户陪伴,帮助孩子在学业、情绪表达和社会融入方面获得成长。令人欣慰的是,通过一年的持续上门关爱20余次,孩子逐渐从内向腼腆变得阳光自信,眼神中焕发出希望的光芒。肖女士说:“我将继续以专业素养和温暖情怀,当好儿童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心灵港湾的筑造者、人生梦想的引航者。”
3月6日,在“巾帼心・鄞未来”——鄞州区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上,“鄞领护苗”项目中的5位爱心妈妈获得表彰。
肖女士作为爱心妈妈代表,分享了作为志愿者的经验。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心妈妈们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撑起“半边天”的力量。
值此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向鄞州区所有爱心妈妈志愿者致敬!你们的力量,温柔而坚定,你们的故事,平凡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