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4个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来临之际,今天(12月4日)上午,轨道交通“宁波志愿服务专列”正式开通。
超“暖”!自此,宁波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地铁专列!
上午,“不忘初心 宁波志愿者再出发”——“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暨宁波志愿服务专列首发仪式在轨道交通鼓楼站甬城惠客厅举行。
中心主任吴滨滨上台作主题分享《以青春之我 奋斗之我》,她表示,健康家园的每一个人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倍感荣幸。
链接社会资源,赋能全民健康。
近年来,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以“推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为己任,坚守公益组织的初心,主要开展健康科普、健康服务、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等相关业务。
据悉,宁波志愿服务地铁专列由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志愿者协会共同打造,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宁波近年来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志愿服务专列设在宁波地铁1号线,共有6节车厢,通过贴纸画图等方式展示了六大板块的内容。
其中,健康家园“流动生命科普馆”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专业品牌项目入选展示。
“流动生命体验馆”项目为健康家园品牌项目,通过开设生命认知科普课堂、开发换位生命场景体验、开展珍爱生命技能演练等科普路径,以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认知。
项目曾参加第三届全国志交会,代表浙江省参与省外交流活动,参加团中央全国网络直播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小伙伴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项目入选团中央 “伙伴计划”,3次登上央视,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大赛奖项。
四年来,项目培育了19支专业志愿团队和200余名专业志愿者,累计在全市开展了572场主题活动,参与志愿者达1716人,受益者达到6万余人。
“这个体验太有意思了!”“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11月12日下午,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举办趣味与意义兼备的活动——儿童交通安全进校园。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壹基金携手宇通客车发起“儿童交通安全公益行”活动,今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承接壹基金儿童平安项目,针对宁波市5所小学开展一系列交通安全的活动,促进和提升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应对技能。
首场活动走进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小学,开展以“关注交通安全,呵护儿童成长”为主题的交通安全训练营活动,为180余名同学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课。
现场,来自14名宁波经贸学校的学生骨干志愿者讲师认真地带领参与人员“沉浸式”模拟体验,具有参与感、体验感和趣味方式的交通游戏来训练儿童对风险的感知能力,提升其面对风险时的思考判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交通安全操互动后,同学们手持着游戏闯关卡,通过“探索神奇的盒子”、“安全头盔接力赛”、“认识内轮差”、“交通安全出行棋”、“排排序”、“认识车辆盲区”、“心肺复苏”、“紧急包扎法”八个体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新设“心肺复苏”、“紧急包扎法”体验区,邀请了鄞州二院医护人员传授应急救护技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心肺复苏的意义、重要性、抢救的黄金时间、紧急包扎法等。
高智医师、陈莺莺护士来自鄞州二院急救医学中心,急救医学中心是鄞州区青年文明号、鄞州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该中心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建立并形成了“院前急救一急诊抢救一急诊手术一急诊ICU-急诊病房”的系统、完整、高效的急救体系。
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同学们规范操作的动作要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们进行实操演练。
新颖的活动形式和教学内容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让交通安全的种子悄然根植于内心。
本次活动学校负责人、德育主任金琦老师说:“作为农村小学,我们的学生接触这样的大型户外活动,接受这种‘沉浸式’的现场教育模式还是第一次。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才能将交通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全面促进和提升交通安全意识和应对技能,真正推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普及。感谢区教育局的推荐,更感谢活动组织方和大学生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交通安全训练营活动旨在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自我保护的交通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助力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让更多的人树立良好的交通安全观念。
5月10日,下应街道君睿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等23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一起重温红色印记。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面对鲜红的党旗,君睿社区退役军人史济浩带领下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铮铮誓词让每一位党员心潮澎湃,精神振奋。
在嘹亮的宣誓声中,“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拉开了序幕。
据了解,下应街道湾底村一个穷困落后的自然村实现“逆袭”,这得益于湾底村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街道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为街道高品质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红歌竞猜、知识抢答等环节中,党员们纷纷举手参与,场面刺激又紧张,充分展示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依托浙江省红色资源、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参观、同上党课等多元活动,坚持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深入思考和交流研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融合方式,进一步拓宽联建共建的新路径,切实筑牢思想战斗堡垒,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时间:3月8日
媒体: 鄞+
标题: 关爱女性·守护健康| 3.8妇女节健康家园携手肛肠医院送去“健康大礼包”
链接:http://share.nbyztv.com/?_hgOutLink=news/newsDetail&id=5687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九月带着秋的喜悦,又是新的起点,十月则承载着新的梦想。
对于慈溪龙山一名15岁女孩丹丹来说,今年9月和10月让她感到分外难过,她被医生确诊为恶性淋巴瘤。
“我不想哭,可惜忍不住。”在丹丹内心里,很渴望上学,但因为生病只能呆在病床上。
“你别难过,会越来越好的,加油!医生说了,治愈率还是高的。”病房中,我们健康家园的社工见到了正挂着点滴的丹丹,上前安慰。
丹丹来自一个困难的家庭,年仅3岁的时候,母亲因为耐不住贫寒,抛下家人不知所踪。丹丹爸爸一只耳朵有点问题,很多工厂不愿意接纳,他只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
每个月两千多元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丹丹爸爸既要抚养年幼的女儿,又要赡养年迈多病的父母,生活很窘迫。
8月初,丹丹奶奶偶然发现丹丹的脖子上有个肿块,而且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丹丹先是来到慈溪当地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上了淋巴瘤。虽家里十分窘迫,但丹丹爸爸心中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不管多难都要救女儿!
8月30日,丹丹爸爸带着她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医院叶启东主任告诉他,在整个淋巴瘤类别里面,丹丹所患的这类淋巴瘤,总体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迫于沉重的经济压力,丹丹爸爸选择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求助。健康家园作为市慈善总会“甬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的实施方,我们全程跟进了丹丹的个案。
“我是一个男的,需要女的陪护帮着丹丹换衣服。”丹丹爸爸坦言。考虑到丹丹家庭特殊,只能依靠爸爸一人照顾,而爸爸又要上班,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除了治疗费用外,还有丹丹的护理需求。
在了解到这些需求后,一方面,我们根据相关政策,协助丹丹爸爸申请临时医疗救助,另一方面,动用社会力量,募集志愿者来减缓丹丹爸爸照顾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保障。
书籍可以带来慰藉,给丹丹带来勇气。为此,我们特地带去了社科类的励志书,向丹丹传递正能量,并鼓励她,“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着它笑,它一定会用笑的方式回馈你,一定会好起来!”
丹丹的身边有很多人一直在关心她,想帮助她,医院叶启东主任还联系宁波媒体NBTV-1姐妹帮栏目。10月25日下午,记者们第三次来到医院,一直关注丹丹的近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宁波市慈善总会推出了“爱心鸟窝·新苗守护计划”,而“新苗关爱保险保障计划”就是该项目的主要子项目之一。丹丹正好是参与了这个保障计划的一员,我们协助其准备赔付申请材料,最终获得5万元的一次性赔付。
有了这笔钱,再加上医疗救助等政策实施,丹丹的医疗费用终有着落。
在未来,治疗期需要一年多时间,丹丹,要加油!
去年10月起,我们走进宁波各个县市区村镇、社区等地宣讲“甬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
在“甬泉”宣讲会的现场,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的社工园园介绍,医保是抵抗疾病风险的第一道保护线,国家相关部门在大病救助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各慈善组织也推出了许多救助项目。
可有些人不知道如何使用现有的各类政府保障政策和慈善组织项目,对天一甬宁保、工惠保等惠民保更是缺乏了解。
在园园看来,购买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是最基础的自我保障。健康常识、预防风险的意识淡薄,对医疗康复保障政策及大病救助指南的不了解、不关心是造成人们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
为真正惠及宁波市民,拓宽宁波受益人群和覆盖范围,天一甬宁保、工惠保等普惠保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市民在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之外,又多了一层保障的选择。
一值不值得保?
在“甬泉”宣讲会中,也有人向社工园园提问,天一甬宁保、工惠保能保障到什么程度?
园园则用一句流传较广的话答复:花一顿饭钱,意外时可能抵上百万。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相较于传统的商业保险和国家的社会保险,像天一甬宁保、工惠保这样的惠民保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的保障空白。
二如何理解普惠?
一方面是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当下,人们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则是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中,普惠也成为众多商业行为的终极目的,创新保障模式被赋予新内涵。
可以说,惠民保既保留了商业保险的基本运作特征,同时,在很多方面又成为最贴近社会医疗保险的一个有益补充。
三怎样精准找到自身定位?
从2015年雏形诞生,到2020 年井喷式增长,再到2021年不断升级,近年遍地开花的惠民保凭借着“低门槛、低保费、人群友好”三个敲门砖,迅速抢占了市场。
可谓是各具“地域”特色,琳琅满目。
据媒体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已有26个省份、至少1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四大直辖市)推出了专属的惠民保产品,涉及保险品种140多款,累计超9300万人参保,保费收入超过100亿元。
四如何共同撑起“健康伞”
持续高力度宣传下,大家开始从“值不值”向“需不需要”发生转变,理性考虑需求度。
迭代升级的惠民保愈发注重医保之外的保障力度,产品形态更加成熟,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2021年上线的多数惠民保项目里,特药保障不再局限于医保的“保基本”。
同时,各地普遍降低投保门槛,不仅放宽年龄、职业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允许带病投保,给患病人群提供了保障通道,为重特大疾病人群有效降低财务压力,缓解罹患大病后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截止10月25日,各地区在售的惠民保整理如下:
实际上,惠民保的基本方向是以保险责任“衔接医保、突破目录、补偿大病”的普惠性质定位,大量的各地区“惠民保”得到了政策上支持,是在为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如果您所在的地区还未有惠民保,建议持续关注当地医保部门的微信公众号。
新浪潮之下,机遇并存,惠民保未来可期,还需要承载起更多的意义与责任。
来 源 | 经济日报、中国卫生杂志、今日保、保瓶儿、财经国家周刊、惠民健康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