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举办的“2019年宁波市社科普及月启动仪式及广场咨询服务活动”在宁波书城广场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讴歌光辉岁月 谱写时代篇章”。
宁波市社科院(社科联)党组书记、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陈利权,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科协党组成员、巡视员陈宗志,市社科联(社科院)党组成员、副主席于立平、鲁焕清,市社科联(社科院)党组成员、巡视员李建国出席。
启动仪式现场,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被授牌,成为宁波市社科普及基地,中心主任吴滨滨接受奖牌。
作为新晋一批的科普基地代表,中心主任吴滨滨接受了媒体采访,表示健康家园非常荣幸能够加入宁波市社科普及基地的队伍。
近年来,围绕全生命周期,通过调研、座谈会、沙龙等形式,健康家园明确服务需求,开发设计了9大医务健康类品牌项目,编制了160节标准化课程,包括“护苗1+1”青少年自护教育项目、““守护花季的Ta”青少年防性侵教育推广项目、“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项目、“益起来”交互式健康沙龙项目、“健康家园”流动生命科普馆项目、“暮年阳光”AD症认知及护理项目等。 积极推进社科普及工作,精准落地和专业化开展,这些项目均以“交互式”健康教育模式为抓手,采取“政府买单”到“居民点单”到“社会组织理单”的互动方式走进各个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
下阶段,健康家园利用优势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发挥科普基地在宣传普及创新理论、传承推广社科知识、提高市民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在社科普及工作中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服务宁波文化强市建设,提升全民人文社科素养贡献力量。
宁波高校大四学生嘉佳突患重病,宁波慈善医疗联合众筹网络上《滚蛋吧!肿瘤君》一上线,不到一天时间里,累计有7459人次参与,筹款超过21万元;
超早产儿小琪出生体重仅有630克,经多方筹措,小琪父母收到爱心款4.7万余元、项目救助4万元钱,治疗两个多月后小琪顺利出院;
一场在血液科举行的病房婚礼让无数人泪目,女主角娜娜的命运引发关注,不少人为她高昂的治疗费伸出援手,就在一周前传来了娜娜移植成功的好消息......
宁波人对“爱”有着独特理解,一次又一次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汇聚的一份份爱心是满怀勇气前行的动力,慈善则是所有人回馈社会最温情的方式。
8月14日,《“甬泉”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本)》发布会暨捐赠仪式在宁波市第一医院举行,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海英、宁波市第一医院纪委书记毛文波、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吴滨滨以及市区各家医院代表、媒体等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医院是一个最需要温暖和关心的地方,生老病死,人生的每一个经历都离不开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纪委书记毛文波在致辞中指出,医生们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解救患者,护士们用最暖的爱心护理患者,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彻底治愈,还是有那么一群病人需要得到更多的安慰和帮助。“在帮助患者的道路上,医务人员并不孤独,以慈善总会为首的各类慈善机构、各类组织等都在行动,与医务人员并肩战斗,为患者抵御病痛的折磨共同努力着。”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在大病救助等方面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各慈善组织也推出了许多救助项目,可是许多人并不知晓,或不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类政府保障政策和慈善组织项目。
着手为求助者进一步整合爱的资源,“甬泉”医疗救助公益项目应运而生。
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发起,委托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实施,项目自去年8月开始运营,旨在构建“政府+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社会资源”为一体的医疗救助帮扶体系,项目以救助手册为媒介,专家支持、个案介入为手段,实现医疗救助与慈善事业的有效对接,给予急重症患者有效的信息指导与帮扶。
通过整合各种救助资源,“甬泉”医疗救助公益项目已为7名大病患者筹集善款近50万元,同时为12位大病患者提供咨询、转介、协助等服务。
经过大量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现行渠道和方法,并经多方面的探讨汇总,制定了本指南的试行本。对于近一年来的项目运行情况,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项目部主管梁峻兰介绍,《“甬泉”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本)》是项目运营至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指南涵盖目前大病医疗救助帮扶领域所涉及的五大方面,即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慈善资源渠道、特定病种救助方式、特定药物查阅、宁波市内就医指引。最终将这五大方面细化为七部分的“甬泉”大病医疗救助规范化指南,涉及宁波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省内外以及全国性的慈善资源等,求助者还可通过指南找到特定病种特殊药品的申请渠道,并且可联系项目组协助进行线上筹款。
指南封面选用明亮的橙色,寓意着让救助更具温度。翻开指南第一页,大家就看到了朗朗上口的语句:热爱生活、坚持运动,关爱身体、定期检查……彩色图表清晰明了地总结生活中的两个“五步”,分别是“未雨绸缪五步防”和“医疗救助五步走”。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南电子版已同步上传至网络,只需要关注“宁波慈善”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大病手册”,就可下载查看,网页版也将在后续逐步上线。我们也将免费为医院、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媒体、公益组织等有需求的机构提供纸质版,如需要纸质版指南的机构,可致电市慈善总会热线87251999进行登记,也可在“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公众号直接留言登记,会有项目组成员后续联系。
现场,来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等9家卫生健康机构代表领取了《“甬泉”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本)》。
此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医院代表还收到了由宁波越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捐出的首批60份止吐仪。公司运营总监徐浩杰介绍该产品以化疗患者需求为导向,在非药物缓解恶心呕吐方面起到作用。
宁波市第一医院放化疗中心护士长王亦男谈到患者反馈止吐仪试用感受时说多数表示效果理想,希望止吐仪今后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患病前的未雨绸缪,无疑胜过患病后的千方百计。”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海英谈到制作《“甬泉”大病医疗救助指南(试行本)》的初衷,用了12个字总结“让无力者有力,助困境者前行”。她说,在工作中遇到了太多因病致贫的人,他们身处大病中想要求助,却不知道如何着手,为此希望梳理出一些经验,以减轻患者们的焦虑和无助,给予大病中的患者和家庭以有效信息指导和信心。
未成年人需要怎样规范保护?
为何要建立儿童之家?
......
11月18日至19日,宁波市民政局联合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举办第二期宁波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主题研讨培训班。
培训班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花菊香授课,花教授从在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为来自宁波各个县市区的业务骨干20余人答疑解惑,提升其专业技能,增强了参训人员对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工作坊”相结合形式进行。
“如果你是一位9岁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有错就会被养母打,最近一次被打后,老师发现了被打的痕迹,在此情景下,您期待什么?”花教授通过身份代入的小测试,让在场的参训人员从服务对象角度来思考服务的内核和外延。
花菊香教授从社会工作实务范式深刻解析了儿童发展的三个维度——安全、体面和幸福,透彻地阐述了生命应在情、道、理之中,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就是为安全、幸福和尊严做出重要贡献。
“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未成年人及其环境特点,社会工作者综合、灵活、艺术性地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专业理论和方法技巧服务未成年人和社会。”在花教授看来,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构建适宜的家庭环境,提升未成年人自身发展能力尤为重要。
为何要建儿童之家?如何建立儿童之家?我为儿童价值何为?......围绕花教授提出的问题,参训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分享,深入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交流中激发解决难题的新办法、新举措。
花教授强调,面对未成年人服务时,要将发展性保护与治疗性保护相结合,要以温暖、真诚、同理、积极关注和增能与服务对象及其系统建立联系,基于预防和干预的观念,与儿童的安全、体面、幸福工作相结合。
培训班上除了专家授课外,还设置研讨工作坊。
健康家园社工以“扑克牌”游戏启发的“合作意义”,切入到讨论议题,未保机构建设和运营管理,需要跨部门合作,同样也需要与第三方合作,更重要的是需要未保各级工作人员通力协作。
通过工作坊方式,在健康家园社工的带领下,就“未保中心运营管理的现状分析及优化”主题,具体从“未保机构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未保工作跨部门合作的遇到的难题”、“未保工作中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利与弊”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当前宁波未保工作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强烈信心,也充分认识到了当下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不足,更就明年的工作规划和机构建设方面提出了展望和新的要求。
宁波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三级调研员钱雪芬做总结点评,点赞两期培训班有3个精准,一是师资邀请非常精准,二是课程内容设计非常精准,三是课程结构设计非常精准。
“未保工作既有挑战又充满机遇,期待我们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未保工作模式。”她对未保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要从更高站位、更专业的角度去理解未保工作;
二是要从更系统、更协作的层面去谋划未保工作;
三是要从更创新、更务实的举措去推动未保工作。
“通过两期培训班的学习,感觉收获很大,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工作技巧和方法,也让我们对未成年保护工作职责、服务内容等有更深刻了解,对今后未保工作的开展更有信心。”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纷纷表示。
带锁的秘密守护盒为多孩家庭开辟“自我领地”、
“护花使者小分队”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给困境儿童、
搭建多渠道平台全方位关爱特殊人群、
......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背后,传递着首南街道社工站社工的温暖力量,体现社会温度,涌现出一批如“圆梦行动”、“助学联盟”、“护花使者”、“老漂族”等覆盖扶困、助学、帮残的项目品牌。
“用心用情换来幸福笑脸,专业社工让首南更有温度。”5月11日上午,社工朱朦为江北区前江街道社工站一行23人分享首南街道社工站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探索形成首南特色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朱朦如是说。
首南街道社工站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为依托,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运营,坚持以“小切口”挖掘“深服务”,以“小支点”撬动“大治理”,不断探索社会工作嵌入基层治理的“首南模式”。
一行人还参观首南街道社工站的基本布局,了解相关的制度建设,并围绕基层治理视角下的社工站建设、人才培养、资源链接、服务开展等方面的交换了想法和经验。
“如何充分发挥社工站效能?”“怎样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同心致远”交流沙龙举行,就社工站实际运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大家从实践与理论等角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针对好做法进行深入分析、梳理、提炼,现场为一些具体的社会治理问题提供理论方案,并结合案例分享、答疑互动等形式,为社区治理工作开辟新路径、打开新思路,进一步推动社工站建设与社工人才发展双提升。
同心并力拧成绳,服务群众零距离。据了解,去年9月,江北区前江街道社工站和鄞州区首南街道社工站举行结对签约仪式。两个街道的社工站“认亲”结对,共同对社工站建设能力的“破圈”提升,利用社工站建设的不同区位优势,扩大“朋友圈”,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目标,画好为民服务最大“同心圆”。
本月初,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获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认可,被授牌成为市社科普及基地。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25日上午8时,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社科普及基地“懂科学知识 爱健康生活”义诊大篷车出发。
家园邀请了宁波市大健康公益组织联盟中多家成员单位,赴北仑区霞浦街道书院村(包括邻近的陈华浦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咨询服务,将温暖、欢乐、健康送到近百位老人身边。
“能有这么多专家到家门口给我们检查身体,太感谢你们了!”史阿姨住在礁碶村,由于一年前骑车摔伤,身体大不如前。左侧身体经常感到疼痛,连日常生活里晒衣服都受到影响。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仑分院骨科的唐医生耐心地了解史阿姨的病情,并针对伤处部位给予治疗意见,建议借助医疗设备进一步检查。
“唐医生很细心,还给我留了小纸条。”只见史阿姨手中纸张中详细记录着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可检查的项目。
家住书院村的邬奶奶今年82岁,受如厕困扰长达50年之久。宁波艾博尔妇产医院的朱院长表示,这类问题成为老年人的“难言之隐”是有多方面原因,她们思想比较保守,以至于对此羞于启齿,也忽视了老年女性盆底功能筛查。
义诊中还发现因为眼疾或白内障等原因,不少老年人造成视力受损,甚至影响了生活质量。
正值夏秋换季,老人们更需注意肛肠保健和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北仑区霞浦街道书院村共有村民千余人,60岁以上男士和55岁以上女士人数超过400人,占总人口40%以上。
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懂科学知识 爱健康生活”义诊大篷车载着浓浓的关爱,来到书院村,义诊涵盖了骨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眼科、肛肠科、妇科等多个科室。
来自宁波市眼科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仑分院、鄞州肛肠医院、宁波艾博尔妇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认真为老人们检查身体,细心地询问健康状况,并耐心细致地分析和讲解,告知应注意事项。
现场还设有咨询台,就健康保健知识讲解宣传,“懂科学知识 爱健康生活”义诊大篷车受到老人们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