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老人们最近身体咋样?”“老人们有什么需求,可以来找我们聊聊。”......
自8月初起,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启动了2020年宁波市民政局关爱老人服务项目,将走进奉化、象山的13家养老院、敬老院。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海量的养老需求,早有媒体指出单有政府参与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正道是引社会“活水”,携手公益,共同滋养浇灌养老田园。
8月11日,我们社工和志愿者们一起来到奉化溪口敬老院、尚田敬老院和萧王庙敬老院,进一步帮助老年人增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同时,提升关爱自己、关爱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
据溪口敬老院俞院长介绍,这家敬老院中的老人多数为孤寡老人,除了日常起居生活外,平时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
所以,俞院长很高兴我们社工和志愿者们今年能再一次到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人患有痴呆,活动前期的热身运动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挑战。
健康家园社工苏明当即决定,降低保健体操难度,减少手指关节运动量。
其中,有位老人因听力下降,听不清手指操的节奏。志愿者便趴在他耳边,一边耐心提示,一边重复步骤。
热身结束后,88岁的毛奶奶着急地向志愿者马旭静询问着手关节问题,“我这个关节很痛,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虎口这里有个穴位,叫合谷穴,每天按一按,头痛牙痛统统没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让马旭静一下子拉近了和老人们的距离。
她手里拿着一个手的模型,为大家展示穴位的位置。
马旭静还向在座的老人们介绍了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仔细询问了老人们的相关病史及目前身体状况。
此次,健康家园重磅推出“温情六条”,六大举措为奉化、象山老人们准备丰厚“见面礼”,主要围绕身体健康、生活减压、优化环境、创作艺术等方面,通过细化健康档案,让老人病有所依,强化保健服务,让老人未病先防,增加减压服务,让老人舒缓心灵,美化院舍布置,让老人住得舒心。
近日,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关于命名第十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通知》(浙社科联发﹝2021﹞21 号),47 家单位入选第十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名列其中。
多元化开展社科普及活动
让“优质科普”实现零距离
为使健康家园社科普及活动有特色、有实效,在活动调研基础上,制定详实的活动方案,针对健康科普、健康服务、健康评估、健康教育等方面,多元化开展社科普及活动。
多年来,通过科普宣传、健康咨询、公益讲座、主题展览等方式,在宁波海曙、鄞州、北仑、奉化、象山多地,传播健康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名片’点亮生活”鄞州乡镇系列科普活动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主要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礼堂平台,以“名医、名剧、名笔、名俗、名师、名菜、名花、名迹、名茶、名技”十大主题为创新科普切入点,融入相应主题的知识和技能科普,让乡镇老百姓体验式感知宁波名片的丰富人文内涵,从而实现科普工作的品牌化、常态化、群众化。
该项目在宁波市鄞州区的5个乡镇实施,联动多方资源,包括社工+专业讲师+专业志愿者,为乡镇居民提供文娱服务的同时,对宁波民间文化进行宣传。在激发个人兴趣的同时,做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优质科普”零距离,让基层群众纷纷获益,“名片”主题活动拉近艺术家们和群众的距离,也让基层群众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科普服务,提升剪纸、花艺、戏曲等各类能力,学习到很多实用技巧,开拓群众的思维,丰富了其业余生活。
义诊大篷车进文化大礼堂、科普知识进社区、教育讲座进学校、交互式体验进博物馆......本着“立足健康 突出特色”一目标,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形成学校、乡村、社区、社会联动科普网,不断完善巩固科普成果。
不断拓展社科普及覆盖阵地
有效推动社会科学走向大众
此外,依托项目实施特色活动,不断拓展社科普及覆盖阵地,健康家园通过抛开“被动”科普模式,设计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和互动环节,现场氛围热烈,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等方式,鼓励群众主动体验优秀宁波文化。就组织形式而言,参与性更为广泛,内容上则更为多彩。
健康家园聚焦技能教授,注重传承,有效推动社会科学走向大众。
一方面,开拓群众思维,培养创新和动手能力,自参与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另一方面,特邀学有专长的人员作为科普宣传骨干,建立了健康家园社工、科普讲师团、科普助教员、科普志愿者、科普亲历者等多位一体的队伍,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和文化传承的延续性,促进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现如今,科普宣传阵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9月以来,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被授予市社科普及基地以来,制作科普图板70余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300余份,直接受益人群超8万人次。
此次获评“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荣誉称号,既是对机构社科工作的肯定,也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利用优势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发挥科普基地在宣传普及创新理论、传承推广社科知识、提高市民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在社科普及工作中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并不断创新社科普及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精品项目,有效推动社会科学走向大众,为提高人文社科素养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在华茂总部壹号上班的人来说,炎炎夏日办公室里点份外卖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你好,关注下楼宇垃圾分类!”
“垃圾分分类,健康你我他。”
......
9月8日中午,在楼宇大堂外卖存放区,废旧物品换绿植活动火热进行中。大家拿外卖的同时,还收到了党员志愿者们分发的垃圾分类宣传单、文件袋和绿植。
“垃圾分类 共筑健康家园”白领总动员公益行动由“政府+社会组织+物业+志愿者”为一体的运营模式,旨在总部壹号楼宇内深入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倡导楼宇垃圾分类投放的文明新风尚。
此外,鄞州区首南街道和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凝聚红色力量,以党员为依托,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楼宇白领做好源头分类减量。
从活动中了解到,总部壹号安排专人在中午时间段对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再一次细分。负责分拣的任阿姨坦言,仅针对外卖餐盒每天工作量需要2小时左右。
那么,如何正确的扔掉一份外卖?
绿色达人杨丹涯来支招,她是鄞州区首南商务楼宇第一联合支部委员会的党员,有着11年党龄,还是垃圾分类小能手。
“你看,外卖包装盒、包装袋和一次性餐具不易腐烂。这些既不是有害垃圾,也不是可回收垃圾,应属于其他垃圾。”杨丹涯说,剩饭剩菜、瓜果皮核属于厨余垃圾,她一边在桶边督导,一边告诉大家。
杨丹涯提醒道,要是剩菜剩饭里有大骨头,应该挑出来,因为大骨头难以腐蚀,质地坚硬,不易粉碎,是属于其他垃圾。
实际上,与餐盒相比,餐具在外卖垃圾中仅占一小部分,但也十分重要。
“我向大家呼吁在办公室内尽量自备餐具,这样更加环保和健康。”在杨丹涯看来,向更多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全面提升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才能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我们举办此次活动,也是希望充分发挥党员‘头雁效应’,以榜样引领形式进一步提高商务楼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引领新习惯、倡导新生活,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楼宇的新名片。”首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需要在职场里和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作为党员应发挥红色引领和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当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员、宣传员和推广员。”健康家园党支部书记苏明说,为宁波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添砖加瓦,我们健康家园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