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搜索结果
我就是影响力!小小志愿者今上岗,垃圾分类我宣传!

“阿姨,剩饭剩菜和打包盒要做分类。”“叔叔,用过的纸巾是其他垃圾。”……814日上午,在鄞州区首南街道日丽中路开展“垃圾分类 共筑健康家园”白领总动员公益行动的首场活动“我就是影响力,垃圾分类我宣传”,小小志愿者们走进总部壹号楼宇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微信图片_20200909111503.jpg


“垃圾分类 共筑健康家园”白领总动员公益行动由“政府+社会组织+物业+志愿者”为一体的运营模式,旨在总部壹号楼宇内深入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在党员积极报名、小小志愿者和家长们共同参与下,倡导楼宇垃圾分类投放的文明新风尚。

本月初,当获悉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联合鄞州区首南街道团工委为此次公益行动首场活动征集小志愿者,首南第一小学101班班级家委会主席张梓赫的母亲陈素芬第一时间转达给老师和家委会,得到了班级内积极响应,并在家长群里广泛转发,超30人报名参与了“垃圾分类 共筑健康家园”白领总动员公益行动首场活动“我就是影响力,垃圾分类我宣传”。


 微信图片_20200909111511.jpg


101班班级首导包路老师介绍,一年来,该校班级里涌现了多位社区垃圾分类小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主动参与到了校外的志愿者活动中。

值得一提的是8岁的张梓萱动手把空易拉罐变废为宝,制作成精致的手工小椅子。她介绍,她和家长一起学习网上的视频,每个小椅子耗时大概需要一小时。

张梓萱的母亲顾女士也很支持孩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她看来,不仅能让孩子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还能锻炼孩子的胆量。




为了让白领们了解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之间的相互区别,现场还设置了为期两周的垃圾分类知识竞答、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宣传册等,通过垃圾分类大转盘、模拟飞行棋、自带杯装饮品等,多途径使楼宇中的上班族能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践行“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


微信图片_20200909111600.jpg


【家园活动】阳光护童,“三好”送暖!特别的节日有着特别的陪伴

微信图片_20220322095606.jpg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受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委托,特针对街道的困境儿童,打造“党建+救助+服务”的有效帮扶机制,“我们在一起”方桥困境儿童个性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项目分初心教育、救助支持、服务落地等多个板块,自2021年5月启动以来邀请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由专业社工带领党员、志愿者等介入,搭建“1+3+N”帮扶模式,以家访、个案、小组活动等形式开展困难儿童的关爱服务,构建以社会工作理念为主导的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一系列个性化机制,帮助链接社会资源,促进困难儿童更好、更健康成长,有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322095613.jpg


对于13岁的小Q(化名)来说,他特别心疼母亲。小Q父亲因身患大病多年,母亲毅然扛起生活重担,在电子厂里上班。为了帮母亲分忧,自小他主动要求照顾父亲,一家人相互扶持风雨共进让社工们颇为感动。

小N(化名)是一位12岁的小女孩,个性外向的她一听社工说要给母亲准备38女神节礼物,放下电话后,立刻着手开始准备。孩子用心叠成的纸“康乃馨”再一次给了小N母亲出门做肾脏透析的勇气。


微信图片_20220322095624.jpg


近日,社工和志愿者们又一次对小Q、小N等家庭开展集中走访, 送上“三好”联络单,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社会环境的温度、家庭亲情的温馨,为其家庭赋能,这是宁波市奉化区方桥街道开展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王兆芳是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作为“三好”联络人之一,和儿童主任、健康家园社工园园、朦朦等一起参与家访。

“世界复杂,愿你依然相信信念的力量;生活不易,但你流泪过后微笑的样子,总是闪闪发光。”王兆芳拉着孩子家长的手鼓励道,积极的面对生活的挑战,很多人在默默的关注和爱着你们,人生路上我们陪着你们一起前行。

“妈妈,祝你节日快乐!”“祝老妈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健康家园社工园园邀请孩子们为母亲送上手工小礼物——DIY花、贺卡等。

"礼物虽小,但都是孩子们点滴心意的表达。"在社工园园看来,礼物能够帮助父母与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一个好的家庭生态系统的构建离不开有效的亲子沟通。若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间都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那么,每一部分的良性运作都能更有助于家庭总体功能的发挥。


微信图片_20220322095617.jpg


“我们在一起”方桥困境儿童个性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项目组一方面专业社工引导家庭成员增加互动,增进亲属间的感情联系,提高家庭成员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增强抵御困难和疾病的应对能力,为儿童构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网络系统,充分发挥支持网络的功能,从而协助困儿家庭增强韧性,解决生活日常问题。

另一方面,项目组邀请到婚姻家庭咨询师、乡村医生等成为“三好”中的“好心人”,给家庭送上“三好”的联络单,从而构建起困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从生理健康、心理层面等方面开展专业化、针对性地服务,如疏导家庭成员的低落情绪、缓解疾病焦虑感、子女的教育协助等内容。

下一步,“1+3+N”帮扶模式将为奉化区方桥街道困境儿童提供延展服务,从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维度为其完善支持、帮助网络:阳光护童,“三好”送暖,不断改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共同架起他们生活的彩虹桥;链接资源,童享幸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创造了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完整地搭建起困境儿童个性化的社会支持体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美好,健康快乐地沐浴在阳光下成长。


【健康家园】“有为甬社”——宁波市健康(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浙江省健康(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专题研修班暨国家继教班在浙江宁波举办


640~1.jpg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助力宁波市健康(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8月11日至12日,“有为甬社”——宁波市健康(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浙江省健康(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专题研修班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医务社工介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服务模式探索》在浙江宁波举办。


640 (1)~1.jpg

活动开幕式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吴滨滨主持


来自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民政局和社会工作领域相关领导、高校专家学者以及150余位医务社工同仁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


活动由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得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的支持,是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主办。


640 (2).jpg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纪委书记李志红致欢迎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纪委书记李志红致欢迎词,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率先成立社工部,探索医务社工与志愿服务的联动模式,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志愿服务门急诊全覆盖和医务社工专业化常态化服务,社工的有为也成就了社工的有位,社工部荣获全国、省市多个优秀服务集体、示范基地、实践基地和优秀项目等奖项。


640 (3)~1.jpg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委周冰致词


在开场致词中,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委周冰强调,一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二是充分肯定医务社工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公众对医务社会工作的了解;三是增加全社会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认同,进一步获取更多资源的支持,凝心聚力谱写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640 (4)~1.jpg宁波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王志勇致词


宁波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王志勇表示,近些年来,宁波市社会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专业人才规模加速扩大,政策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职业发展平台更加宽广。今年,宁波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正式开启省内健康(医务)社会工作的“牵手计划”,向全省各地推广复制“宁波模式”,推动全省健康(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640 (5)~1.jpg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王涌致词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王涌表示,医务社会工作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医务社会工作,2019年率先出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意见,对目标和任务提出明确需求,之后,在每年举办医务社会工作专题培训和优秀案例的评选,宁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患者及家庭打造更加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640 (6)~1.jpg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2023年医务社会工作研究课题指南》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2023年医务社会工作研究课题指南》发布,聚焦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行业基础问题、重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加强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中基础问题、重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研究,为社会工作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真实、深入、专业、精炼的研究报告,从学术角度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社会工作行业高质量发展。


640 (7)~1.jpg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北京城市学院林霞教授上台做指南发布


同时,2023年宁波市健康(医务)社会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正在进行,将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宁波市健康(医务)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促进公众对健康(医务)社会工作的了解及关注,推动健康(医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640 (8)~1.jpg鄞州区医务社会工作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授牌


活动现场,鄞州区成立全国首个区县(市)医务社会工作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下一步,鄞州区将依托质控中心进一步使医务社会工作规范化、体系化发展,以首善之区的发展要求推动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


640 (9)~1.jpg

图片摄于活动开幕式


医务社会工作者如何在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发挥专业作用?如何加强医务社会工作助推医患和谐?......活动邀请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来自省内外高校、医院的代表作经验分享和案例介绍。


640 (10)~1.jpg

图片摄于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发展主旨演讲环节


本次活动持续两天,涵盖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发展主旨演讲、医务社会工作质量管理圆桌讨论、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经验交流、医务社会工作“产学研社”一体化发展经验交流、宁波市医务社会工作领域机构实地参访和小组工作坊。


640 (11)~1.jpg图片摄于医务社会工作质量管理圆桌讨论环节


关于印发《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第一届理事会第十二次全体成员(扩大)会议决议》的通知


骄傲!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获5A级社会组织称号

就在刚刚,


喜讯来咯

我们健康家园

获5A级社会组织称号


829_副本.jpg

从一个民间草根志愿服务组织,到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入选团中央“优秀伙伴”计划,成为浙江省“杰出志愿服务组织”,并吸引央视《讲述》栏目两次为健康家园拍摄专题纪录片,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用了仅仅八年时间。

目前,机构为宁波市5A级社会组织、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宁波市社会科普普及基地,拥有7名高学历全职工作人员,是浙江省健康专业领域规模较大的枢纽型公益性社会组织。这八年,通过组织志愿者,向普通市民开展健康科普、健康服务、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公益活动,服务已覆盖海曙、鄞州、江北、余姚等地,成为大健康领域全域治理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00331144359.jpg


小团体大理想:致力于唤醒居民大健康意识

健康家园最早的一批成员是一群专业志愿者,他们都来自全市各大医院的临床一线。很多人是同学,是闺蜜,是校友。7年前,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那些来医院就医,却无人陪伴的老人。为了这份初心,他们甚至能跪下来为素昧平生的老人们接一口痰。

“伸手接痰”这个护理举动当时感动了一大批市民,也让他们发现,宁波市民的健康意识仅仅还是停留在生病吃药,还有一大批诸如未病保健、青少年自护教育、母婴心理健康等意识需要有人去唤醒。

怀揣着这样的理想,2012年,健康家园团队成立,并注册成立当时宁波市第一家直接登记的民非组织——宁波市鄞州区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健康家园积极与市区级部门、单位合作,取得了基金会、社会企业给予项目资金、人员方面的支持。

和其他缺乏系统设计、实践碎片化的志愿者队伍相比,健康家园的小伙伴们最大的优势在于集聚行业资源优势。因为这群热心人里不乏学校的专业老师和医院的专科医生,这让健康家园在短时间里有能力对宁波全市现代健康教育相关领域的公益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

围绕全生命周期,通过调研、座谈会、沙龙等形式,健康家园明确服务需求,开发设计了9大医务健康类品牌项目,编制了160节标准化课程,包括“妈咪宝贝”母婴健康面对面项目、“护苗1+1”青少年自护教育项目、“艾护生命”防艾禁毒主题教育项目、“守护花季的Ta”青少年防性侵教育推广项目、“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项目、“益起来”交互式健康沙龙项目、“健康家园”流动生命科普馆项目、“暮年阳光”AD症认知及护理项目、“彼岸天使”临终文化促进项目等。为精准落地和专业化开展,这些项目均以“交互式”健康教育模式为抓手,采取“政府买单”到“居民点单”到“社会组织理单”的互动方式走进各个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


小团体大构架:联盟模式让专业人才有效集结

受益人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广,志愿者们也越聚越多,而且他们的价值感得到有效提升。依托自身优势,2018年3月,健康家园牵头成立了“宁波市大健康公益组织联盟”,与全市8家三甲医院、7家专科医院、20余家健康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奠定了2200多名专业志愿者的专业基础。

机构开展了多期线上线下研讨会,覆盖全市医疗机构50余家,培养核心管理人员100余位。通过培育医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团队专业化、项目化开展服务,参与医务领域的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在医务社工实务领域,健康家园与市卫健委、市志愿者学院创新性合作,邀请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组建督导团,同时又努力发掘宁波本地的医务领域专业人士,成立本土师资库,定期定时为全市的医务志愿者和社工开展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实践“社工+志愿者”模式,形成专业医务社工服务网络,确保服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努力推动和构建宁波市创新性医务社工人才体系

除指导、协助参与各项专业服务项目外,健康家园还不断梳理服务项目的特色、有效回应社会问题、专业监管和评估等内容,指导和规范各合作团队开展服务,使“人才+”战略再升级。2018年底,宁波市志愿服务大赛中,联盟成员单位就有6个医务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嘉奖。

经过一年的联盟实践,健康家园已形成“社会组织主导,专业机构执行,社会力量同参与”模式,有效推动宁波市大健康领域志愿服务事业的专业化,成就甬城志愿靓丽底色。


小团体大目标:走出大健康全域化治理实践样板

2018年8月,健康家园与宁波市慈善总会一站式合作,推出“甬泉医疗救助”项目。团队项目组为此专门编写了目前全国范围内内容最完整的《医疗求助指南(试行本)》,结合专家评估,为求助个案提供“打包式”的综合帮扶。项目实施一年后,累计帮扶个案19个,已为9名大病患者筹款90余万元,首批项目试点已在宁波市区的10家医疗机构落地。

不仅仅是“甬泉医疗救助”项目, 还有宁波市康复医院合作开展《睡眠的那些事儿——骨科康复患者睡眠小组》;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合作开展《乳腺癌支持小组》;与宁波市第一医院合作开展《心脏中心教育小组——起搏器术后患者的教育小组》;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合作开展《医务人员减压小组》......随着健康家园公益实践的深入,多种形式延伸服务链条,健康家园已明显凸显其枢纽式专业化优势,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搭建起了一个“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慈善众筹”为一体的慈善帮扶救助体系。

目前,链接社会资源,赋能全民健康,健康家园紧紧围绕“健康浙江”部署,通过人才培养、资源整合、项目推动,现逐渐形成健康领域“自下而上抱团,由点到面设计,从里到外融合”的联动模式,积极助力全民健康事业发展。


暑假安全不放假!这两日,天很热,我们的课程很火!

微信图片_20200909112355.jpg


“如果你的同伴发生溺水,你能不能手拉手去救他?”

“不能!”

今天(813日)上午,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的社工、学生志愿者们和活动讲师鄞州区蓝海救援中心毛建勇队长一同走进鄞州区姜山镇星城社区。


微信图片_20200909112813.jpg


通过互动演示、情景模拟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讲授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精彩纷呈地为学生和家长们上了一堂预防溺水的生命安全教育课。

本周,我们还在鄞州区潘火街道同欣社区、鄞州万达KFC等地开展,姜山镇星城社区的防溺水生命安全教育课是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参与鄞州区“小水盾”防溺水宣传教育暑期系列活动的第三场活动。

活动旨在让更多青少年和家长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在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中应急处置能力。


微信图片_20200909112816.jpg

▲摄于鄞州区“小水盾”防溺水宣传教育暑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深刻认识到防溺水的重要性、了解了游泳安全常识、如何避免溺水事故发生、发现溺水时该怎么办等知识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小朋友们知道那些地方容易发生溺水事件吗?”

“河里”、“大海里”、“深深的井里也会溺水”……

在鄞州万达KFC,毛队长一抛出这个问题,立刻得到了台下五花八门的答案。


微信图片_20200909112823.jpg


对于正确使用救生衣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毛队长提前备好了两种救生衣,并通过邀请现场的小朋友演示来讲解其使用方法。

其中,包括如何系紧救生衣的带子、如何使用救生衣胸兜里的口哨、穿上救生衣以后的正确姿势等等。

“这位小朋友系救生衣带子系得对吗?如果不对他可要有危险了啊!”毛队长的话引得全场小朋友共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救援干货”。


微信图片_20200909113113.jpg


在潘火街道同欣社区,健康家园讲师、宁波市红十字会急救讲师陈亚儿进行启发式提问、动作示范等,将防溺水安全知识通俗易懂地分享给在座的学生们。

她结合当前工作中所发生的实际案例,分析青少年溺水事故现状,给在座的同学们介绍暑假安全应注意的问题、发生溺水事故的自救及救护他人的方式等经验做法。

“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我穿救生衣。”张子瀚小朋友今年上六年级,当演示救生衣如何穿戴时,他踊跃举手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