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搜索结果
【宁波晚报】90后女子怀孕14周,却铁了心要引产捐肝救夫!如今他们面临…


“只要能救我丈夫,只要能给我未出生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做什么事我都愿意……”

这两个月来,徐心(化名)为了丈夫的病情跑遍了省内的各大医院,咨询的医生也记不清有多少。好不容易走出生下孩子和引产捐肝的两难境地,她又为丈夫后续的治疗费用一筹莫展。昨天,记者得知了这样一对90后小夫妻的艰难爱情故事。





小两口的新生命马上降临

这时丈夫却病倒了




徐心出生于1991年,是宁波江北裘市村人,从小她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而徐心的丈夫小许出生在河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3岁那年,他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十多年来他一直勤俭节约、拼命赚钱。

徐心和小许的缘分从同事开始,一开始是无话不说的朋友,时间久了,友谊慢慢转变成了爱情。

“我们相爱三年,父母很通情达理,只要我愿意,他们也同意我嫁给小许。”2019年5月21日,幸福的小两口领了证。婚后,小许、徐心和徐心父母一起住在裘市村的自建房中。今年2月,徐心怀孕了。爱情有了结晶,自己要做爸爸了,这让小许很高兴。

可是,天不遂人愿,不幸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今年3月,小许的肝硬化病情恶化,医生说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进行肝脏移植,也就是俗称的“换肝”。






要捐肝救夫就必须终止妊娠

可捐肝后再怀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他需要A血型肝源,我是O型,我想过捐自己的肝。”徐心告诉记者,当时,她从李惠利医院医生口中打听到“活体移植”后,就立刻上网查询了夫妻间进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案例。她深知等待肝源是一个漫长而焦心的过程。

于是,她打算捐出自己一半肝脏,去换取丈夫的生存希望。

但是,要想捐肝,徐心就必须先做引产手术,终止妊娠。那时,徐心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有14周。

“做完引产手术,再每天健身,坚持一个月就能捐肝了,他只需要再等一个月就好。”那时,徐心在心里默默做好了决定。

但是,她把想法刚告诉小许,就遭到了丈夫的强烈反对。

小许说了两点理由,一是徐心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医生说引产后,今后怀孕几率不大。二是假如肝移植手术成功了,他们近几年甚至未来都不能有孩子,到时候两人可能会陷入深深的后悔当中。

“我不想让你一辈子活在内疚里。”那天,小许最后说的一句话,让徐心彻底陷入了两难境地。





肝移植手术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

后续治疗费用又一筹莫展




或许是上天也不忍心看到这对小夫妻在两难境地里苦苦挣扎,5月17日,小许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肝源,在杭州树兰医院进行了手术。然而截至5月19日,小许的手术费用已经自费了61万余元,还欠费6万多元,医院下发了催款通知单。

“从小家里就很穷,爸妈太苦太累,他只能靠他自己。”徐心向记者讲述了丈夫小许过往艰难的经历。

2017年,小许母亲突然离世,父亲也因常年劳累过度,患肾衰竭、心衰竭离世。小许的哥哥比小许大13岁,靠做苦力维持生计,自小许患病以来,哥哥出了两万元,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其他亲属知道情况后,到处拼凑,也仅有几千块钱。换肝所需的几十万元,已经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耗尽了多年积蓄,持续的治疗费用也将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迅速花光。

如今,刚换完肝的小许躺在ICU里,每天的治疗费用都在1-2万元左右,大着肚子的徐心一边忍受着妊娠反应,一边为丈夫的后续治疗费用焦急不已。



2016年度家园大事记

Fwcae54NsAc5Xmms1VcKhKehuFAF9n.jpg

央广网等国家级媒体都在关注“米晓圈”们

鄞州区文明办推出“文明好习惯 鄞领新生活”十大行动,“缤纷一米线”就是其中一项重点行动,医院、商场超市、景区等场所率先相应,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缤纷一米线”,倡导排队守秩序,“一米线”“文明线”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除了在各窗口单位设置“缤纷一米线”温馨提示标识外,鄞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开展“缤纷一米线”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3月28日起至至4月底的每个周末,志愿者们主要在鄞州区医院、超市、景区等十个设置了“一米线”的公共场所提供服务,通过静默提示,引导排队间隔一米,养成排队守秩序的好习惯


央广网、公益中国网、《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看看看》、甬派客户端、《宁波晚报》、宁波交通广播FM939、宁波经济广播FM1029、鄞州电视台、《鄞州日报》、鄞响客户端等十余家媒体聚焦此次志愿服务活动。


下面,小编带你来看看部分报道:




2015年度家园大事记

nYqgSbzSt5JP87zJTPmZmkrpK6O5oJ.jpg

【宁波晚报】宁波涌现千位“护眼小天使”齐防疫,守护健康“视”界

由共青团宁波市委、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眼科医院、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等共同发起倡议的“宁波市青少年爱眼护眼关爱行动”公益项目“护眼小天使”活动,连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宁波晚报·甬上新闻app活动阅读量已超40万。

全市各地的青少年纷纷以亲子互动、体操、说唱等方式在视频中展示了他们的爱眼护眼小妙招。截止目前,活动组委会已收到1000余个“护眼小天使”视界保卫战短视频,其中部分视频已通过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抖音(抖音号:家园印象2132762643)、微博等平台展播。

微信图片_20200318162549.jpg


点赞战疫英雄,为护眼助力

宁波市曙光小学503班杨晨浩同学兴趣爱好是画画,他将武汉中心医院的李文亮医生当成自己画中的英雄,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用画笔记录医生战“疫”生活。

“李文亮医生英年早逝令人悲恸,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孩子觉得他很有正义感。”杨晨浩的妈妈吴女士介绍道。

杨晨浩的作品是通过青少年较为熟悉的卡通人物,佩戴上特殊眼镜与李文亮医生一起携手征战的故事,以此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并呼吁大家认识眼睛的重要性,从自身开始爱眼护眼。

11岁的吴皓钰在2月20日活动启动的第一天,通过《宁波晚报》了解到“护眼小天使”视界保卫战短视频征集。从小就爱好踢毽子的他第一时间录制了投稿作品,他曾多次创造余姚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风校区踢毽子比赛的最高纪录,就在上学期,他一个多小时连续踢了4667下,又一次刷新了比赛记录。

“我喜欢参加户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锻炼成长。”吴皓钰同学说,青少年应多运动为护眼助力,这对保护视力有着积极作用。

爱眼知识有哪些?护眼小口号是什么?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503班陈誉文同学在视频里晒出了自己爱眼护眼手抄报,呼吁青少年们一起爱护亮晶晶的眼睛。

微信图片_20200318162555.jpg


促进亲子互动,为成长加油

北仑区长江小学一年级刘以诺在家人的帮助下,投来了两件作品《美丽的世界 需要好视力》,视频以第一视角展示视力近视对生活带来的变化并运用对比表达了美丽山河需要有好的视力才能欣赏的寓意。

“爱眼护眼很重要,探索世界的奇妙,一生一世离不了”、“眼睛是心灵的一扇窗,它是我们内心通向世界的窗口”、“我是护眼‘小卫士’,打响视界‘保卫战’”......

护眼顺口溜、响板儿歌、说唱乐、亲子运动、厨艺展示、眼睛体操、皮影戏等多种表达形式也纷纷出现在视频投稿中。“跳个绳,做个操,看看窗外好美景。爸妈放心我受益,居家护眼我能行!”

“这首居家护眼歌是我和孩子共同创作,班主任徐秀美老师予以指导,可以说是假期里难得的回忆。”据了解,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304班黄子洋的《居家护眼歌》作品,虽发送时间未在投稿期限内,但因父母一个多月来一直在抗击疫情一线,父亲甚至已有一个月没有回家。

为向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主办方经商讨特地给予他参赛权。

此外,由眼科专家、媒体观察员、公益爱心人士共同推出的公益问诊互动平台“小眼镜俱乐部”于每周二晚上19时开展“爱眼护眼”专家在线释疑、主题讲座,集中就战“疫”期间的用眼问题解答,线上群课堂活动收获了不少点赞。(如有家长需了解可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号“nbjiankangjiayuan”将被邀请入群。)

目前,专家评审团已评审出前30名优秀作品,获奖者均可拥有“护眼小达人”荣誉证书,并直接获得宁波市青少年爱眼护眼关爱行动项目组发起的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参与名额(免费)。



2018年度家园大事记

92IEFN5tHGmQmYlor4W38a2gKO0SE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