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年终表彰暨2018年度宁波市大健康公益组织联盟年终团拜会在金港大酒店顺利召开。
2018年大事件目录 | |
3月 | 牵头成立宁波市大健康公益组织联盟 |
4月 | 举办市首期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工作骨干培训班 |
5月 | 团委书记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
6月 | “流动生命科普馆”项目获得2018年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
9月 | 代表浙江省参加第三届江苏省志交会 |
11月 | 理事长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赴俄罗斯参加列宁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及其系列纪念活动 |
12月 | “流动生命科普馆”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志愿服务大赛银奖 |
12月 | ”彼岸天使“临终关怀文化促进项目获得2018年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
12月 | “彼岸天使”临终关怀文化促进项目被评为2018年度宁波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
作为家园的新老朋友,几位嘉宾对家园和联盟的快速成长感到欣慰,并分别对家园的使命与责任、功能与定位、作用与做法给予了肯定,也对家园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即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医务社会工作体系化、社会组织功能化等方面要有更加具体的作为,探索出更加符合宁波实际情况的创新型的工作模式。相信有一直关心家园成长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家园小伙伴的支持,家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家园从一个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成为专业领域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用了整整7年。
7年,家园让自身基础更加扎实,让发展理念更加精准;7年,家园让支持力量更加强大,让社会关注更加广阔;7年,家园没有忘记初创时金子般的初心,始终坚持发声、砥砺前行;7年,家园没有消失在社会组织大浪淘沙般的发展中,反而越长越大,越活越强;7年,家园没有因发展困局迷失方向,指路明灯般前行在社会组织发展的蔚蓝大海中;7年,家园没有因八面来风而战战兢兢,挺直腰杆屹立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强风中。
7年来,家园人一步一个脚印,走的艰难而稳健,走的踏实而与时俱进。它的发展,得益于宁波社会组织发展大环境的不断成熟,得益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得益于一直携手共进的公益同仁,更得益于家园人亲密无间的信任与坚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家园见证了宁波民间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家园的成长也是宁波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新时期的社会变革,家园人以务实的态度,专业的能力,规范的管理,创新的思维,努力成为了这一时代的弄潮儿。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节选自《家园印象》家园理事长詹斌序
“我们记不清有多少次被‘星宝’孩子抓伤咬伤,有多少次把大小便弄到我们身上。6年来,我们这支平均年龄65岁的团队累计服务530次、一万多个小时……”
3月10日下午,在浙江省最美银辉志愿服务项目《爱点亮星灯》的温情展示中,由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老干部局、区民政局、区文明办共同主办的“展银领风采 谱志愿新篇”2025年鄞州区银辉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层层选拔,20个银辉志愿服务项目同台竞技,以多元视角聚焦民生、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全面展现了鄞州银发志愿者的智慧与担当,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供了“鄞州方案”。
大赛现场,一个个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项目令人动容。“亮灯之约”福城社区独居老人守护项目以细微处见真情,志愿者通过观察辖区89名高龄老人家中夜晚亮灯情况,及时发现老人异常并上门帮扶,两年来累计服务5000余次,有效预防老人居家安全隐患,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图为“翰墨丹青·文化润民”项目路演展示。
由鄞州区老干部书画协会发起的“翰墨丹青·文化润民”项目,通过书画培训、社区艺术墙绘等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由“宁波好人”胡宝桃领衔的“梦想磨刀匠”项目,则将目光投向乡村留守群体。五年来,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1.2万户家庭提供磨刀服务。同时融入低碳宣传、平安普法等文明实践,探索出“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的乡村志愿服务样板。
大赛不仅是项目的比拼,更是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孵化场。“赤脚编辑”下应街道乡志编撰项目,吸纳老中青三代志愿者268名,以重铸家乡文化为使命,填补地方志记录空白。其“文化传承+代际协作”的模式,与潘火街道“共享花园”项目中居民共建共治的理念相呼应,彰显了志愿服务从“个体行动”到“全民参与”的转变。
图为“童步儿语迁鸟助飞”项目路演展示。
“童步儿语迁鸟助飞”项目则聚焦外来务工子女语言融入难为题,通过宁波话教学和文化适应活动,帮助“小候鸟”打破隔阂,以“语言赋能”助力他们融入宁波。
经过激烈角逐,“梦想磨刀匠”与“赤脚编辑”2个项目摘得金奖;“翰墨丹青”“亮灯之约”等4个项目获银奖;“富农工坊”“超级祖辈”等14个项目分获铜奖与优秀奖。
现场还同步发布了“2025年鄞州区银辉志愿服务十大领域示范品牌项目”,覆盖助老助小、扶困助残、文明实践等领域,为“共同富裕首善之区”建设注入温暖力量。
据了解,未来我区将以打造“全国老年友好型志愿服务示范样本”为目标,构建“党委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机制优化、品牌升级、场景拓展,让银发力量成为社会治理的生力军,推动银辉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爱在冬日,情满人间。
12月21日上午,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宁波市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鄞州肛肠医院三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关爱公交车司机 共建温暖甬城”活动在市公交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活动室温暖开启。
“公交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与家庭,更关乎城市的公共安全。”
吴滨滨在致辞中表示,健康家园作为一家专注大健康领域的公益组织,通过整合全市医疗健康力量,致力于解决大健康领域的社会问题,实现健康资源和服务需求精准对接,真正辐射到受益人群,这次把健康服务带到司机身边。
现场,趣味健康操、团体游戏、吃汤圆......活动满满,带来了“冬至日”亲切的问候和健康大礼包,对公交驾驶员坚守一线岗位表示感谢的同时,宁波市大健康公益组织联盟成员单位——鄞州肛肠医院的医护人员举行了健康义诊。
(欢乐健康操进行时)
“公共交通是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公益事业。考虑到公交车司机的工作属性,部分人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行动上难以对等。”
鄞州肛肠医院尹大治主任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以肛肠疾病为例,俗话说十男九痔,有些人并不重视,觉得可以忍忍,有些人是对治疗存在很多疑虑。
为此,该院医生成立“肠道护卫队”,普及肛肠健康的知识。尹大治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围绕健康主题,以“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造福为宁波做出奉献的人们,首站选择关心一线公交驾驶员。
此次活动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宁波市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鄞州肛肠医院三方共计8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每个角膜捐献者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报之以歌,他们的背后是千千万万家的故事,最后汇聚成大爱大义。
他们的生命以别样的形式,继续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爱延续诠释着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们值得我们驻足仰望。
在宁波,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见过华灯初上的街道,见过城市深睡眠状态,见过黎明时鱼肚白天空,见过城市任何时段的样子。他们是宁波市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还有个统一的名字,叫“角膜捐献协调员”。不管天气、心情、所处环境,只要一接到任务,就放下手中所有事情第一时间联系车辆、医生,准备交接协议书、手术器械、服装、证件等,即刻出发。
去同一个地方
一起看同一个风景
美好的周末,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卸下了工作的疲惫。
王丽娜一家到北仑玫瑰园赏花,刚买了景区门票,电话就响起:捐献者马上就不行了,家属希望我们尽快赶到。
她二话不说,就带着家人赶回宁波,争分夺秒投入取材工作,家人对她的举动也早已习惯。
这次的捐献者是个29岁年轻人,却遭遇了交通意外。
虽然早有捐献角膜的心理准备,但手术开始前,家属们十分悲伤。
王丽娜立刻示意医生手术暂停。“我们能理解家属的心情,更知道捐献者的心愿,延续光明对家属来说,也是一种念想。”
最终,家属想通了同意捐献。王丽娜多年的角膜协调员工作,她从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知所措,到现在已经可以照顾家属情绪。
这枚角膜被移植到一位28岁失明多年的人身上,小伙子重见光明,激动地写下一封信,拜托王丽娜一定要交给捐献者家属。
信中写道:“我一定会保护好你们给我的光明和希望,我会好好爱护我们的眼睛,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带他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事物。我要用我们的眼睛一起买同一张车票,去同一个地方,看同一个风景。”
王丽娜说,做协调员工作有时候要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是比较难的,刚刚还在和家人开心出游,马上要面对别人的生离死别。也正是因为面对过这些经历,才会更珍惜当下,也正是因为感动于一次次爱的延续、光明的延续,才是她一直坚持做到现在的动力。
最珍贵的等候
换来最好新年礼物
提起在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快速能想到的答案就是春节。
那一年的除夕有些不一样,大雪纷飞,给春节更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上午10点,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接受站接到舟山市岱山县人民医院的电话,电话中说有角膜取材任务,是一位肿瘤晚期的捐献志愿者,当地红十字会已经介入并登记。
按照制度必须等志愿者临床死亡才能摘取角膜,但从手机信息中看到,下午可能会有大雪,舟山跨海大桥有封桥的可能。
取角膜的手术则需要在死亡发生后6小时内完成,故取材应急小组决定提前出发。
“我去吧!你们都回家吃团圆饭,没关系的。”角膜捐献协调员项盛主动请缨。
这位爽朗的90后“女汉子”,提着工具箱和资料袋,随其他工作人员一头扎进了救护车,直奔舟山岱山。
好在舟山跨海大桥还未封道,前往岱山的渡轮也没有停航,大家庆幸着今天运气不错。
抵达医院,与当地医生对接工作,与家属详细沟通,一切进展顺利。
这一夜对于项盛来说是难忘的。看着万家灯火,空中不时升腾的璀璨烟花,想着自己家的团圆饭少了一个人,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大年初一上午,接到通知,先暂时返甬。回程途中因为路面结冰,救护车侧滑与路基护栏刮擦,好在有惊无险平安到家。
虽回到了家,项盛那颗心依旧悬着,始终把手机攒在怀里,生怕漏接电话。
大年初三上午,项盛再次接到家属电话,通知她可以取材。冒着刺骨的寒风,她又一次出发,幸运的是两枚高质量的角膜为两位角膜病患者送去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宁波市眼科医院的角膜捐献协调员们架起了角膜捐献者与角膜等待移植者之间的桥梁,为伟大的光明事业默默地付出,无私地修补黑暗的天窗,是搬运光明的天使。没有任何劳务报酬,但为能给黑暗中摸索着生活的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的希望,他们坚信每一次付出的背后都可以换回光明。
他们取材的足迹遍布宁波、金华、湖州、绍兴、舟山等5座城市,足迹踏遍各大广场、车站码头、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
据了解,宁波市眼科医院共接受1440多名角膜捐献志愿者登记,已帮助260多人实现了身后角膜捐献的夙愿,为近600人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
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宁波市爱眼护眼关爱行动项目组希望有更多志愿者加入到无偿捐献角膜的公益事业中,用爱心为角膜盲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让生命与爱心延续。
为积极响应聚贤街道2025年社会工作迈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号召,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近日,聚贤街道成功举办了社区工作人才培训开年第一讲。此次培训以“从社区工作到社会工作”为主题,标志着聚贤街道2025年社工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的正式启动。
本次培训由翔云社区主任、高级社工师严珍珍担任讲师。严主任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深入剖析了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如何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社区工作成效。培训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及方法技巧等多个方面,旨在助力社区工作者拓展工作思路,提升专业水平。 据了解,2025年,聚贤街道社管办以“全年、全方位、全过程”三全模式为标准,精心筹备了全年12次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将涵盖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区服务实践、心理健康辅导等多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提升社工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一批业务精湛、服务优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聚贤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社工的努力与成长。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社区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社区工作者能够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此次开年第一讲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聚贤街道2025年社工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社区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相信在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聚贤街道的社区工作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为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