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初寒微露,又到一年花好月圆中秋时。
9月18日,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奉化区中医医院、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开展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迎中秋关爱老人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一行14人走进奉化尚田敬老院,献上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为全体老人送去月饼、水果、日用品等中秋贺礼。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社工园园一边喊着节拍,一边教老人们做手指操。
“无数次,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又颤抖地沉入的一个个早晨和黄昏,我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无词的歌。”志愿者顾萍是海曙区十佳朗读者,来自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她带来一首配乐诗歌朗诵《永生的和平鸽》。
顾萍把精彩片段的意境渲染给老人们,为文字插上了声音的翅膀。
现场,奉化区中医医院甘草园公益志愿队的医护人员又一次为老人们送上健康志愿服务,跟进健康档案。
去年,依托宁波市民政局关爱老人项目,奉化区中医医院与奉化区七家敬老院结对成功,搭建关爱老人、关爱护工的平台。
如何用运动方式调理身体?怎样提高老人防跌倒认知水平?……
奉化中医院二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卓永桃举例了敬老院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科普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内容通俗易懂,着重强调了加强锻炼、合理用药、改善环境、防止骨质疏松等方面健康知识。
“穴位贴敷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奉化区中医医院甘草园公益志愿队的医护人员带了医院自制的中药穴位贴、耳针和伤药膏送给老人们。
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社工和志愿者们详细地了解他们的饮食起居和身体生活情况,尽自己的力量,为老人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嘱咐他们要注意身体,送上节日祝福,陪伴他们提前过一个温馨、愉快的中秋节。
今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在2020年度“温情六条 情暖夕阳”基础上,再度推出暖心八送,共筑老人健康。
以心暖心,健康家园重磅升级关爱老人服务至3.0版,推出的八类举措分别是:
送义诊:开展健康义诊
跟档案:跟进健康档案
享检测:提供骨密度检测
做评估:老人认知功能评估
重关爱:关爱护工身心
提技能:提升护理技能
创特色:打造特色服务
优环境:优化敬老院院舍
宁波市民政关爱老人服务项目在敬老院开展多年,健康家园连续三年负责执行项目,深入了解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进一步帮助其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更是搭建关爱老人、关爱护工的平台。同时,我们呼吁、带动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关爱老年人行动中来,让更多的人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
我们把过年仪式感拉满
由宁波市文明办主办、鄞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云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办的“我们的节日·精神家园——喜兔迎元宵 欢乐幸福年”活动在云龙镇社工站举行。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喜兔迎元宵”为主题,旨在通过跳兔子舞、灯谜寻宝、花灯制作、城市线描填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邀请22位云达路小管家们及其家长共同参与,营造元宵的喜庆氛围,丰富春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
“咚嚓、咚嚓,Left,玉兔献瑞;咚嚓、咚嚓,Right,喜兔贺岁。”一曲“卯兔纳福”舞蹈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专门打造了元宵灯谜打卡区,云龙镇社工站的社工们提前准备了灯谜,既有通俗易懂的趣味题,也有较为复杂的知识题,许多灯谜中还隐藏着关于传统文化、垃圾分类等内容,兼具娱乐性和知识性。
“福兔寻宝 欢乐猜谜”活动中现场加入宁波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曲桂华的面塑小兔作为奖品,既营造了传统节日氛围,也让参与者能够接触和了解更多鄞州非遗文化。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自然少不了花灯。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大家兴致满满,绘制彩色花灯,再用胶水固定,很快,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花灯就诞生了,瞬间把欢庆节日的气氛拉满,感受传统习俗的同时喜迎元宵佳节的到来。
我们用光影定格美好
过年里什么样的仪式感不可或缺?答案那莫过于拍摄全家福。
由鄞州区老龄委办公室、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举办的“幸福留影机”公益拍摄活动在鄞州区东海社区正式启动。
据了解,今年首期公益拍摄活动为期4小时,共为30余个家庭定格下幸福瞬间,有居民、社区军嫂巡逻队,还有社区志愿者,大家都感受到别样的浓浓年味。
活动以线上预约、线下拍照的方式进行,设置元宵喜乐区、如意打卡区、全家合影区,对联、手持牌、灯笼等道具装饰点缀,现场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
伴着“咔嚓”的快门声,每组家庭签到、整装、等候拍摄,摄影师们忙得不亦乐乎,照片得背后是一组组家庭的幸福故事。
“把福字举高一点。”“姐姐、弟弟再靠近一些。”“夫妻对视一下。”……摆造型、相互靠近、对视微笑等一幅幅有爱的画面,充满了仪式感,有家风的传承、有团圆的滋味,承载着全家人温暖的回忆,纷纷定格在了镜头里。
时光流淌,唯一不变是浓浓的亲情。
“幸福留影机”公益拍摄活动连续举办三年,已经为超过400个家庭拍摄全家福,记录了幸福生活的欢乐与感动。
问:面对大病,我们最需要知道哪些常识?
简单的分享一下时间节点,我们一般来说全国范围内在10月到12月的区间是购买下一年度的医疗保险。
▲扫码查看救助手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帮助个案的过程中,我们成功的申请了公益项目的援助10多项,也成功的申请到了药品的援助。
当然,最衷心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9月16日下午,由首南街道社工站主办的“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日”系列专题培训第二期在首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楼活动室举办,讲师围绕《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撰写思路与演讲技巧》、《从情怀到赋能 助力公益传播》等内容授课,现场模拟训练,并进行交流讨论。来自文华社区、锦悦湾社区等10个社区的社工们参与培训。
苏明作为宁波市社会工作督导、宁波市儿童保护项目讲师团成员,向在座的人员谈谈社工开展个案社会工作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过程运用得是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来对案主开展工作。
“我们在开展工作中难免会面临伦理困境,那么,该如何应对?”苏明分享了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赵芳教授在《社会工作伦理》一书中的观点。
在个案案例撰写思路方面,苏明例举工作中遇到的案例,解答该如何通过专业力量,结合实际情况做到随时修正工作方法,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调整工作过程。
苏明总结道,个案社会工作不仅需要给患者提供的帮助,包括政策咨询、救助资源介绍、筹款等一系列援助行动,更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分析,要用系统视角看待个案的服务对象。
新媒体运营需要注意哪些?
怎么样的稿子记者留用率高?
项目全媒体矩阵宣传要如何做?
......
社工莫荏婷向在座人员作了题为《从情怀到赋能 助力公益传播》的主题分享。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好社群就是打破边界限制,就能拥有源源不断地精准用户流量。”在莫荏婷看来,助力公益传播离不开两方面,一是有用的价值内容,二是不断叠加的正能量场。
很多参与过健康家园活动的人常表示: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参与的热情,找到在公共服务活动中可以发挥的价值!
“我们打造一网(官网)一号(微信公众号)两刊(内外宣刊)多平台(微博、抖音、一直播)的宣传体系,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天目app自有号、宁聚app自有号等同步推送各类活动亮点。“莫荏婷介绍,依托媒体平台多方联动,强化宣传报道,扩大知晓度。
实操环节则是详细地讲解数据统计、海报设计等媒宣工作重要工具。
“社区社会组织成长日”系列专题培训第二期采用“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小组讨论”的立体化、多维度教学模式,在座社区社工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最美的爱情大抵如此。
2月14日,鄞州区云龙镇任新村迎来了61对金婚或钻石婚的老人,他们戴着红色围巾,面对镜头相互依偎。
81岁的张福林和77岁的叶梅菊是其中一对。今年是夫妻俩结婚的第60年,“钻石婚”引来周围不少羡慕的目光。当天,叶梅菊收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朵玫瑰花。
夫妻俩相濡以沫60年
新婚头4年,只相聚15天
1963年,张福林和叶梅菊经人介绍相识。回忆起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两位老人忍不住笑了。
“他个子高,长得帅!”叶梅菊说。
“她扎着两根辫子,看一眼就记住了。”张福林透露,其实他俩同住一个村,以前就在路上碰到过,“那时候就觉得她漂亮,就是不好意思和她打招呼,没想到媒人给我介绍的就是她。”回忆起60年前相识的经历,夫妻俩的眼里满是爱意。
就在那一年,两人定下婚约。张福林找了村里写字最好的师傅拟了一张婚书,领了结婚证。
“那时候家里都是一穷二白,他给了我64元彩礼,加上一张结婚证,我就这么被他套牢了。”叶梅菊看着夫妻俩当年青涩的合照,感慨万分。
领证之后,却是长达4年的分离。
1964年1月,张福林应召入伍。那时正是夫妻俩如胶似漆的时候,他们在车站依依不舍道别。张福林前往舟山,成了一名工兵。
“在部队里,维系我们感情的就是一封封家书,我们把所有的思念都写进了文字里。”张福林说,每次拿到回信,他总要反反复复看好几遍。
1966年,张福林请了15天探亲假,回家举办婚礼。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盛大的酒席,夫妻俩穿着大红灯芯绒婚服,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完婚。
“那时候办婚礼一切从简,他娶了,我嫁了,只要幸福就够了!”叶梅菊说,分别4年间,两人相聚的日子加起来不过15天。
“记得有一次她和我母亲一起到部队看我,光路上就花了一天时间,见面时间不过一晚,又得匆匆赶回家。”张福林说,那时得知妻子要来,激动得睡不着觉。部队指导员、连长都抢着下厨,做了一桌好菜。“等两人真见上面时,眼睛都红了!”
在自行车上拍第一张全家福
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退役后,张福林回到村里工作,当过生产队队长、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几年后,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家里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由叶梅菊操持。
走进夫妻俩的老屋,布置简单又温馨。
摸着老家的土墙,张福林十分心疼妻子,“40年前,我们俩到处借钱,造了这三间小屋,她跟着我又当水泥工,又当木工,漂亮姑娘天天风吹日晒,整个人黑了一圈。那时候我就想着,等以后条件好了,一定要加倍对她好!”
老屋的墙上挂着一家人的相框,有很多夫妻俩年轻时的合影,每一张都定格了幸福瞬间。
一张自行车上的合影勾起了夫妻俩的回忆。“这张照片是1976年拍的,算是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张福林推着一辆漂亮的凤凰牌自行车,叶梅菊靠在后座上,两个孩子调皮地坐在车前横杆上,一家人笑得很灿烂。
说起来,这辆自行车是家里的第一个“大件”。
张福林当兵期间就学会了骑车,得知凤凰牌自行车售价100多元,夫妻俩省吃俭用好几个月,特地托朋友从上海买了一辆。“自行车送到的那一天,一家人高兴坏了,就在自行车上拍了张合影!”
在叶梅菊看来,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包容彼此。60年婚姻,他们从没有红过脸,再大的事都是有商有量。
“这些年来,我们都是夫唱妇随、妇唱夫随,婚姻最重要的就是陪伴,风雨同舟!”叶梅菊说。
年轻时她喜欢旅游,不管工作多忙,他总会陪着她出门;而他喜欢打篮球,她渐渐成了球迷,看着他一次次传球、投篮。
退休后的日子,夫妻俩更是“步调一致”。
早上一同起床,晚上一起买菜做饭,阳光灿烂的时候,他们就手挽手在村里散步。“牵了她的手,我就认定她了!这是第一次给老伴送花,这一点要向年轻人学习!”张福林将手中的玫瑰花递给了妻子。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就如同他们历久弥新的爱情。
为推动宁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见证宁波医务社会工作新阶段的开启,12月8日,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2020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宁波市民康医院新院区三楼会议室召开。
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陈海英出席,会议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吴滨滨主持,来自全市医务社工专委会11家成员单位的16名代表共同参与。
会上,宁波市民康医院副院长周志华首先向前来参加会议的专委会成员单位代表们表示欢迎。
▲宁波市民康医院副院长周志华发言
“近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医务社工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搭设了一座连心桥。对于公众来说,医务社工已不再陌生。”周志华介绍,在市民康医院活跃着专业医务社工队伍,并总结了队伍的三个身份,分别是:医护人员的“好搭档”、行政管理的“好帮手”、志愿力量的“好伙伴”,从院方角度来说,医务社工在院内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是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是医务社工的坚守岗位,是公共卫生专家、社工及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在宁波,医务社工将医疗服务进行有效延伸,通过开展个案服务、小组活动等,为许多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多方面的人文关怀和有效支持。
▲宁波市第一医院社工部主任乐凌发言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社工部主任陈鸣敏发言
▲宁波市民康医院社工部郑柯珍发言
▲宁波市康宁医院社工部副部长主任杨红英发言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岑利波发言
医务社工专委会11家成员单位的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在如何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方面畅谈看法,并就下一阶段工作展开部署。
“‘甬泉’大病医疗救助公益项目发起一年多以后,健康家园把大病救助方面的项目经验、模式成功输出到北仑。”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峻兰分享“甬泉”大病医疗救助公益项目进展,从个案筹款模式、资源链接等多角度总结相关经验做法。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峻兰作分享
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如何进一步推进?专委会未来将怎样发展规划?......就关心关注的热点议题,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中代表们提及的意见和建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吴滨滨作为主任单位代表表态,“下阶段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做好服务,希望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把宁波模式打造成全省样板。”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吴滨滨表态发言
“医疗技术飞速进步,有一个专业为医学科学增添了人文关怀的温度,那就是医务社工。在座的各位是各大医院医务社工的先行者,也是中坚力量。”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陈海英在讲话中指出,自今年10月,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成立,意味着宁波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更进一步探索。
她强调,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应该起而行之,清思路、明方向,有为才有位,医务社工只有有所作为才会在医疗系统中有地位。
在陈海英看来,追求美好生活的当下,医务社会工作有了更多可为的空间。
▲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陈海英讲话
现场,还安排了宁波市民康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参观环节,与会代表们对医院综合医疗、失智失能康养、老年慢病康复、安宁疗护等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模式予以大力肯定,对医院医务社工工作发挥专业力量,又有人文关怀,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人员参观宁波市民康医院
据悉,今后医务社工专委会将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委员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制度建设、资源整合和推广工作,探索适合宁波本土化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全人健康模式下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致力于宁波市医务社会工作的良性发展。
▲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成员单位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