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宁波晚报》
时间:2018年10月17日
标题:《失智老人:越久远的记忆越深刻-崔巍老师》
“只要能救我丈夫,只要能给我未出生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做什么事我都愿意……”
这两个月来,徐心(化名)为了丈夫的病情跑遍了省内的各大医院,咨询的医生也记不清有多少。好不容易走出生下孩子和引产捐肝的两难境地,她又为丈夫后续的治疗费用一筹莫展。昨天,记者得知了这样一对90后小夫妻的艰难爱情故事。
小两口的新生命马上降临
这时丈夫却病倒了
徐心出生于1991年,是宁波江北裘市村人,从小她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而徐心的丈夫小许出生在河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13岁那年,他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十多年来他一直勤俭节约、拼命赚钱。
徐心和小许的缘分从同事开始,一开始是无话不说的朋友,时间久了,友谊慢慢转变成了爱情。
“我们相爱三年,父母很通情达理,只要我愿意,他们也同意我嫁给小许。”2019年5月21日,幸福的小两口领了证。婚后,小许、徐心和徐心父母一起住在裘市村的自建房中。今年2月,徐心怀孕了。爱情有了结晶,自己要做爸爸了,这让小许很高兴。
可是,天不遂人愿,不幸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今年3月,小许的肝硬化病情恶化,医生说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进行肝脏移植,也就是俗称的“换肝”。
要捐肝救夫就必须终止妊娠
可捐肝后再怀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他需要A血型肝源,我是O型,我想过捐自己的肝。”徐心告诉记者,当时,她从李惠利医院医生口中打听到“活体移植”后,就立刻上网查询了夫妻间进行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案例。她深知等待肝源是一个漫长而焦心的过程。
于是,她打算捐出自己一半肝脏,去换取丈夫的生存希望。
但是,要想捐肝,徐心就必须先做引产手术,终止妊娠。那时,徐心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有14周。
“做完引产手术,再每天健身,坚持一个月就能捐肝了,他只需要再等一个月就好。”那时,徐心在心里默默做好了决定。
但是,她把想法刚告诉小许,就遭到了丈夫的强烈反对。
小许说了两点理由,一是徐心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医生说引产后,今后怀孕几率不大。二是假如肝移植手术成功了,他们近几年甚至未来都不能有孩子,到时候两人可能会陷入深深的后悔当中。
“我不想让你一辈子活在内疚里。”那天,小许最后说的一句话,让徐心彻底陷入了两难境地。
肝移植手术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
后续治疗费用又一筹莫展
或许是上天也不忍心看到这对小夫妻在两难境地里苦苦挣扎,5月17日,小许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肝源,在杭州树兰医院进行了手术。然而截至5月19日,小许的手术费用已经自费了61万余元,还欠费6万多元,医院下发了催款通知单。
“从小家里就很穷,爸妈太苦太累,他只能靠他自己。”徐心向记者讲述了丈夫小许过往艰难的经历。
2017年,小许母亲突然离世,父亲也因常年劳累过度,患肾衰竭、心衰竭离世。小许的哥哥比小许大13岁,靠做苦力维持生计,自小许患病以来,哥哥出了两万元,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其他亲属知道情况后,到处拼凑,也仅有几千块钱。换肝所需的几十万元,已经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耗尽了多年积蓄,持续的治疗费用也将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迅速花光。
如今,刚换完肝的小许躺在ICU里,每天的治疗费用都在1-2万元左右,大着肚子的徐心一边忍受着妊娠反应,一边为丈夫的后续治疗费用焦急不已。
媒体:《中国文明网宁波站杂志》
时间:2018年4期
标题:用工匠精神致力于大健康领域的枢纽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
党建引领服务,公益践行初心。
去年5月23日,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经中共宁波市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
健康家园党支部是宁波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首批社会组织党支部。
▲健康家园党支部2020年第二次党员大会
在过去的一年里,党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探索并形成具有家园特色的党建品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健康家园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持。
5月22日,党支部书记苏明总结健康家园党支部成立一周年的发展情况,并就下阶段党建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一是党建引领,焕发机构发展新气象,二是担当引路,牢记初心践行新使命,三是专业引航,凝心聚力展现新作为。
会上,健康家园支部继续落实《2020年宁波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党建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全体党员再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认真阅读学习理解领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至第六章)。
同一片蓝天下,生命或有缺憾。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写道,在她一生漫长的黑夜里,她读过的和人们读给她听的那些书,已经成为一座辉煌的巨大灯塔,为她指示出了人生及心灵的最深的航道。
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机遇——去体验自己的生命,还有他人的生命。
“我们都曾深入地读过一本书或者一些书,也在书中得到启迪,找到前行的方向,我们也希望把文学作品中的风景带去给更多的人。”谈起健康家园党支部成立一周年暨“红色领航、益声相随”主题活动举办初衷,苏明说,公益更从来不止一种形式,在看不见的地方,还可以选择千百种方式。
视障朋友用耳朵感知外面的世界,用双手触摸文字的温度,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朗读与公益相遇,让视障朋友与我们享受同样的阅读。
于是,在健康家园党支部成立一周年之际,全体支部成员决定共读一本书——龙应台《目送》,通过浙江图书馆捐献自己的声音,用声音雕刻文字,让朗读传递温暖。
纸短情长,党建绘新卷,我们“益”声相随!
夏暑消,秋意浓,季节更迭带来的气候变化又一次对老年群体的健康提出了挑战。为了有效应对秋季老年人易发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问题,9月13日上午,聚贤街道一站双中心联合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社工部、翔云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翔云社区活动室组织了“悦享康龄,健康同行”老年人慢性病知识学习互助小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医生的讲解、互动学习,帮助老年朋友们了解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护理及自我健康管理知识,享受健康晚年。
活动伊始,社工通过“切土豆”“医生说呀”等破冰游戏,让大家消除陌生感,建立初步信任,促进交流。随后,老年朋友们开始学习“手指操”,活动手部肌肉,放松自己。紧接着,一场“什么是慢性病”的讨论在社工的引导下展开。
社工小陈深入浅出地向老年朋友们解释了“慢性病”的概念,强调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潜在威胁,同时也传递了积极信息:通过科学管理和日常预防,慢性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在互动环节,叶阿姨等老年朋友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抗病经历与心得,从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到糖尿病带来的生活变化,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对健康生活的渴望与坚持。通过分享与交流,组员们不仅增进了对慢性病知识的理解,还建立起了相互支持与鼓励的情感纽带。
“慢性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通过小组第一节,我们初步学习了有关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希望接下来组员在社工和医生的带领下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一起为健康身体加油!”社工小陈总结道。
据悉,在接下来的四节活动中,互助小组将继续围绕慢性病管理这一主题,邀请来自宁波市李惠利医院的心内科、医学营养科等科室的医生,为老年朋友们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健康服务。
媒体:《都市快报》杭州新闻app宁波有料
时间:2018年9月20日
内容:唯爱妈妈启动仪式专题报道
新闻链接:https://web.dskb.co/news/posts/11217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