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三句半”、入户发放宣传单页、为环卫工人送清凉……8月24日,云龙镇云达路小管家们再一次走进云达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倡导健康生活的传播者、践行者,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
“厨余垃圾出现了白色纸巾,你们说说看,这样投对不对?”在垃圾分类知识科普集训课堂上,讲师利用动画短片解说垃圾分类知识,把生活中常见垃圾对照着垃圾分类宣传册进行逐条解读,深入剖析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垃圾分类是大事,实施方案有措施,保护环境讲担当,奥利给!”11岁的刘懿辰来自云龙镇甲南小学,朝气蓬勃地进行垃圾分类“三句半”表演,朗朗上口,有趣又有料,一下子吸引了进出龙湾公园的人的目光。“我喜欢‘云达路小管家’这个响亮的名字,非常愿意为垃圾分类代言。”刘懿辰说,他很骄傲能成为“小管家”团队的一员。
“云达路小管家”除了踊跃参与清洁行动、拣拾零星垃圾、打扫卫生角落外,实践活动还设置了垃圾分类亲子嘉年华、分类小管家养成手账、科普知识手工坊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理念深植每一位“小管家”心田。
秉承“小手拉大手 带动家庭参与社会治理”的理念,“云达路小管家”队伍自成立以来,得到家长们大力支持和认可。“垃圾分类对我们来说是一份责任,孩子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大人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到行动中。
“二十余名小管家们连续参加为期两周的活动,在云达路的银行、超市、药店等都留下了身影。我们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云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云龙镇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把“云达路小管家”团队培训纳入到“领云计划”基层治理队伍专项培养计划,利用暑期开展集中培训、分组竞技,把环保理念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从而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据了解,“云达路小管家”团队依托云龙镇社工站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实践阵地,通过“云龙有礼”志愿者培训、垃圾分类宣传实践、商铺实地调研等环节的开展,培育一支专注云龙镇社区治理的未成年人力量团队,推进儿童参与的友好型社会建设,从而丰富云龙镇基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蓄势蓄力,共同打造环境美好、共同富裕的云龙镇。
志愿服务的初心与选择
林女士曾参与过多项志愿服务,无论是在医院帮助病人挂号,在行政服务中心提供方位引导,还是在民政局为婚姻家庭提供指导,她都以满腔的热情和耐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对于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林女士在帮助病人挂号时遇到了一位尿毒症患者阿姨,她在挂号后不慎将医保卡遗失。林女士及时将卡归还,并在后续的接触中与阿姨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她不仅陪伴阿姨用餐,还提供了心理支持,让阿姨在孤独的治疗路上感受到了温暖。
林女士的这些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服务经验,也让她深刻理解到,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困难,而她的一点点帮助,可能就是别人生活中的一束光。
志愿服务的开始
▲志愿者正在辅导作业
春风化雨般的推进
点点滴滴中的发现
在与小南的相处中,林女士发现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在语文理解上确实比普通孩子弱势太多,于是,林女士用她的创意和耐心,努力帮助孩子打开想象的大门。当孩子无法想象出一个动物时,她引导他从自己喜欢的动物开始,一步步地构建出一句简单的话。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最终孩子成功地写出了一个句子,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林女士还意识到,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同样重要。她鼓励母亲与老师建立联系,一起为孩子制定更合适的学习计划。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她们发现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虽然较弱,但基础部分还不错。于是,她们决定为孩子降低难度,让他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找到自信。
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志愿者陪伴小南(化名)做作业
志愿服务带来的奇妙感受
行动点亮希望
林女士和本项目中的所有热爱志愿服务的爱心妈妈一样,前路充满挑战,但始终坚持着。她们的行动会如一盏明灯,继续去照亮困境中的儿童和家庭,为他们带来希望和改变。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帮助者,每一份力量都值得被珍视。让我们都成为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用我们的行动去点亮更多的希望之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进一步提升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增强融入感、归属感,8月23日下午,首南街道社工站在雍城社区居委会对新录用的20名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者成长日”系列专题培训,“社工第一课”为职业生涯开好头,系好入职第一粒“扣子”,为快速适应角色、融入岗位打好基础。
此次培训邀请到宁波(鄞州)社会组织创新园党支部书记、鄞州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冯佳曦作为主讲嘉宾,以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主题,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常见伦理困境、伦理困境处理方式四个方面,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案例,分别从社工、居民等角度解析社工应具备的各项能力,传授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内涵?如何理解社工核心理念——助人自助?怎么应对伦理困境?......
在冯佳曦看来,每一个特定的领域及工作都有其特点所在。她分享了社会工作实务中常见的伦理困境及其决策研究,现场还以四个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参训人员共同交流,并上台分享,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凝聚了共识。
“社工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做追梦人离不开精神塑造。”冯佳曦详细阐述社工工作初心,同时,激励参训人员胸怀职业理想、担当职业重任、端正职业态度、严守职业纪律。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对社会工作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坚定了工作信念,也会把培训所学所悟转化为实践动力,未来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据悉,后续培训将涉及《社工综合知识》、《人际沟通技巧》等课程,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授课内容的针对性等方面优化完善再提升,让参训人员快速了解社区工作职能和意义,提升社区工作素质和能力,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近日,鄞州区下应街道君睿社区迎来“老兵汇”退役军人服务项目第二次小组——“老班长的社区生活”。
本次活动设计“爱不释手”和“念念不忘”两个环节。
活动伊始,健康家园社工向老兵们展示了作品参考图片,并介绍手绘作品的操作流程。
老兵们稍作思考和讨论后,就开始了绘画创作。有画军徽、军旗,有写字的,全神贯注,每一个搪瓷杯作品精细独特,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信念和理想: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
“社区生活里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疫情期间,有哪些事值得我们记录?”......社工率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抛出了“社区生活”这一话题。
“念念不忘”游戏环节中,老兵根据提供的图片向大家讲述,或是讲述了记忆深处特大台风造成灾难场面,或是当兵时抗洪救灾的经历,或是分享了在疫情期间作为社区志愿者的感想。“疫情发生以来,只要社区有需要,我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老兵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深感和平的时代幸福万分,对如今的生活倍感珍惜,也希望自己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小组活动促进老兵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了退役军人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为创建更美好更和谐的社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听说镇里‘领云益集’活动来到我们村了,特地过来看看,今天不仅免费剪了头发,磨了菜刀,还看了牙齿和中医,志愿者们也都很热情,这样的集市真不错!”家住云龙村的徐阿姨说。
近日,由云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的“文明巡礼·领云益集”第二场活动在云龙村文化礼堂热闹开启。活动现场每个摊位前都是人潮涌动,人气满满。
图为集市现场。
来自云龙村的虹桥讲堂读书会、国粹书法学习团队与云龙镇城镇小管家辅导员队伍、领云共富商铺联盟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展文明招募工作,用充满吸引力的讲解吸引更多伙伴加入到队伍中来。榜样巡礼摊位前,云龙村“星星志愿服务队”的三位队长正身着志愿者服装,向村民们分发文明倡议书,传递着文明力量,据了解,“星星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初的22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90名,他们热心维持交通秩序,开展环境整治,维护实践站整洁等等,队伍逐渐壮大,为建设幸福家园贡献着越来越大的能量。
图为便民磨刀摊位前。
与此同时,云龙镇“龙马”便民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有在专注磨刀的,有在仔细理发的,他们用娴熟的技艺为村民们提供着免费优质的便民服务,赢得一致点赞。爱心义诊和爱心义卖摊位前也人头攒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问诊、购买,时政摊位上更是干货满满。
“这些便民服务活动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现场的张大爷开心地说道。
图为共富义卖摊位前。
云龙村是省级文明村,也是正在创建的“水绣云龙”漫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本场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增强了村民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更体现出云龙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风采,推动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实现精神共富。
下一步,云龙镇将持续开展“文明巡礼·领云益集”文明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推动全国文明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弘扬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鄞响客户端 通讯员:李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