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园公益
全国健康(医务)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开班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佳佳 发布时间:2020-10-10 08:55:18

社会工作者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怎样作用?

医疗单位中的救助社会工作如何开展?

......


由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国健康(医务)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于今日在浙江宁波开班,这是全省首次举行医务领域社会工作高级研修班。

此次高研班以“同行者 自有光”为主题,在三天时间里,设置主旨演讲、主题课程、圆桌论坛、专题讨论、案例分享等授课形式,内容丰富。

来自省内外各级医疗机构医务社工部相关工作人员、社会福利机构健康社会工作者、大健康领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及管理者、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共计70余人参与此次高研班。


微信图片_20201029090031.jpg


高研班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宁波市社会工作协会指导,宁波市康宁医院协办,宁波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支持。

据悉,研修旨在对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全面培养,推动本土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使得现代健康照顾服务体系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特征得以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当前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趋势,融入医护与社会工作的双向培养理念,特别是价值体系、规范体系、支持性体系。



微信图片_20201029090038.jpg

图/宁波市康宁医院纪委书记陈春晖致欢迎词


在开班仪式上,宁波市康宁医院纪委书记陈春晖致欢迎词。

她表示,宁波市康宁医院作为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十分重视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愿意为积极搭建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平台尽一份力,并对到场授课专家及参会学员表示欢迎。

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刘梦出席开班仪式,高度肯定主承办方为举办此次高研班所作努力。


微信图片_20201029090042.jpg

图/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刘梦出席开班仪式


刘梦指出,浙江省社会治理走在全国前面,已有浙江模式、红船精神,正值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契机,以模式、精神为引领推动省内外医务社工的专业发展,通过高研班交流工作实践,分享有益经验,共同提升浙江省医务社会工作水平。



360截图20201029090626415.jpg

在主旨演讲环节,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芳以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角色、职责与制度化建设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结合疫情,赵芳教授梳理出风险社会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后,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发展历程,让在座学员了解到公共卫生领域是社会工作最早的专业实践领域之一,重点聚焦于“疾病的社会因素”,社会工作与公共卫生领域都认识“社会因素”对于个人健康问题的影响,并致力于通过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来解决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角色与职责概况而言就是四个角色和三项职责。”赵芳教授说。

以认知症障碍公共卫生干预为例,赵芳教授分别从微观、中、宏观进行了三级干预相应的服务提供,强化了医务社工作为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工与志愿服务工委会常委、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副会长关冬生结合广东省的经验和做法,与在座学员们分享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与特征。

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到2015年的起步期,历经2018年至今的扩展发展期,除了珠海、清远等珠三角地区有了发展之外,经济欠发达的湛江等医疗机构也引入了社会工作机构,逐渐走向区域化平衡。

现场,关冬生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已有超过150个项目、约50家社会机构及其500人左右的社工队伍在该省十几个城市开展。

总体而言,从广东发展历程来看,提供医务社工服务的主体,以采购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是一大显著特征。

“广东医务社工发展,以政府主导推动为主,也超过了10年,还不能用’模式’定论。”他鼓励道,这意味着在医务社工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摸索,“我们已经迈出脚步,不断探索专业的做法,相信未来可期,路是会走出来的。”



医疗单位中的救助社会工作怎么做?在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医务社工总监、社会工作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广州市本土督导温冬宝看来,当前医院大病救助存在常规做法及需要破解的三个主要困境。

医疗救助供给存在政策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局限;

见“病”不见“人”的救助模式难以满足多样性需求;

资源输送渠道不通畅影响帮助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就此温冬宝建议开展物质帮扶与人文关怀的整合性服务,并分享了北达博雅探索创新的实践,尤其是在困境儿童社会工作方面有丰富的实务和研究经验,其中多个服务项目社会影响力较大。

交流分享中有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有着顽强的救助理念和全人的关怀,有着社工的专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温冬宝的课程结束后,有学员这样感慨道。


“医学在左,慈善在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会工作部、患儿体验部、公益基金部主任傅丽丽在主题课程一开场就直抒观点:在人文关怀视角下应有社会资源多元合作模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科建设,加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儿科特殊性——生理、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人文关怀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那么,什么是医学的理想模式?什么是医学人文精神?

傅丽丽给出了答案:医学的理想模式应该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挚爱生命、对生命敬畏的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可以为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随后,她从链接社会资源、慈善项目管理、慈善捐款使用、医疗慈善发展等方面,分享了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

拿出手机拍摄课件、携带电脑同步记录、学员笔记上奋笔疾书......课程氛围相当活跃,学员纷纷表示干货满满,收获颇丰。






  版权和免责申明 本文由佳佳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编: 佳佳 
  版权和免责申明   责编:佳佳  本文由佳佳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