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园动态
宁波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和对策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佳佳 发布时间:2020-02-21 15:36:28



一、定点收治医院医务工作者心理状态在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后总体好转。


我们调查了疫情爆发期(1月19日至2月10日)及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2月11日之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定点收治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睡眠量表评分从疫情爆发期3.9分(评分小于4分为无睡眠障碍;4-6分为可疑失眠;6 分以上为失眠)下降到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2.7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从35分(评分小于50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下降到33分。疫情期间定点收治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不良情绪为紧张、担忧和不安;这些不良情绪在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后均大幅下降。说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工作者心理状态在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后总体好转。


二、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工作者心理负担严重,需要针对性心理疏导。


我们统计了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疑似和确诊患者)的一线工作者心理状态:疫情爆发期,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工作者睡眠量表评分5.1分。无接触的医务工作者为2.7分;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后,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工作者睡眠量表评分为3.9分,无接触的医务工作者为2.3分。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工作者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担忧、紧张和不安。对医院各职能部门调查也发现类似结果:疫情爆发期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可能性较大的护士、医师的各项评分均远高于行政、医技人员。这一结果也说明需要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细分,对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一线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三、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尤其失眠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基层卫生工作者的睡眠量表评分最高(疫情爆发期5.2分;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后3.7分),58%基层卫生工作者有可疑失眠或失眠。这一群体不良情绪评分也最高,主要表现为担忧、紧张。显示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心理状态最紧绷。即使疫情开始进入平稳期,仍有相当比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失眠,需要特别关注。


四、一线医务工作者最担心疾病传染家人,疫情期间难以感受到经济奖励。


我们统计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的主要忧虑和获得支持等情况。90%基层卫生工作者和58%定点收治医院医护工作者担心疾病可能传染家人;仅有2%医务工作者担心因工作受社会区别对待。当被问及单位提供了哪些支持的问题,多数一线医务工作者表示接受安全培训(64%)和医疗相关物质(52%);34%医务工作者接受情绪疏导;仅有8%医务工作者回答疫情期间收到经济奖励,经分类分析后发现33%行政人员、6%护士、10%医师和13%基层卫生工作者收到经济奖励。被问及疫情期间暴露出哪些社会问题时,63%医务工作者希望社会能给予一线医务人员更多关爱;超过半数医务工作者希望解决医疗供需关系、就诊转诊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提高对疫情处置反映速度,增加应对、防控与治理措施的系统性、科学性,提升信息公开透明程度。被问及疫情结束后个人最期待什么这一问题,50%一线医务工作者希望未来工作待遇能获得提升,超过30%一线医务工作者还希望单位能安排轮休补休、协助家庭服务。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分析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对策,落实对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关爱:


一、要加强基层卫生工作者保障,建立合理的医疗物资分配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大于定点收治医院的医务人员,这与我们预期有较大偏差。我们分析认为:基层卫生工作者疫情期间心理问题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医疗资源优先供给定点收治医院,基层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基层卫生工作者大量参与基层防疫工作,但防护不够,初期甚至处于“裸奔”状态,自身安全很难保障,即使到中后期,防护措施也相对简陋,许多基层卫生工作者需要自己动手制作防疫工具。另一方面,基层卫生工作者疫情期间的工作时间、强度、内容较平时大大增加。我们建议要加强疫情期间基层医疗单位的物资保障力度;合理调配定点与非定点单位的物资供给;允许基层医疗单位多渠道筹措物资;保障基层卫生工作者身心健康。


二、要发挥基层卫生工作者专业性,搭建社区防疫的金字塔防控模式。


基层卫生工作者在疫情期间被大量抽调参与基层公共卫生防控。实际操作中,这些专业人员往往被要求承担本可由非专业人员进行的基础工作(如测体温、消毒),且工作时间长、重复度高,导致基层卫生工作者连续超负荷工作。尽管在疫情后期,有部分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参与社区防控,但对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合理使用导致基层卫生系统几乎奔溃,难以实施原本应该承担的基层医疗工作。因此,我们建议要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人数充裕的基层公共防疫梯队。疫情发生时,基层卫生工作者应发挥专业能力,进行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公共卫生防疫能力培训和指导。社区疫情防控可实施以居民自治为主,社区协同为辅,基层医疗单位指导的金字塔形联防联控模式。


三、要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员轮岗调配机制,避免一线医务人员长期疲劳工作。


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的精神状况和心理健康差异明显,这与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长和轮岗频次有直接关系。长期超负荷的疲劳工作损害了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爱护一线医务人员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宁波市疫情期间采取全院轮岗制参与收治工作的医院,单人工作时长和轮岗频次要远低于采取部分科室轮岗制的医院。因此我们建议在重大疫情期间,各医疗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人员调配模式;建立由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调配各医疗单位人员。避免各医疗单位各自为政,让“老实人一直在第一线工作”,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


四、要解决一线医务工作者后顾之忧,建立医务人员家属关爱应急机制。


造成一线医务工作者心理波动的一大因素是对家人健康的担忧,尤其夫妻双方均是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无法照顾家中子女和老人。尽管疫情后期,相关部门已开始针对医务人员家属开展关爱行动,但还未形成系统,也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建议可对一线医务人员家庭进行备案登记,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有特殊照顾需要的家庭,可实施一户一档管理;疫情发生后,对已登记需要照顾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委托社区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开展帮扶工作,由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解决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宁波大学疼痛、情绪与认知转化医学研究团队

宁波市康宁医院



  版权和免责申明 本文由佳佳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编: 佳佳 
  版权和免责申明   责编:佳佳  本文由佳佳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