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清晨,鄞州区困境儿童监护赋能项目的“爱心妈妈”朱女士在医院走廊接到一通紧急电话。前一晚,她刚刚陪伴做完手术的母亲度过危险期,双眼布满血丝,此刻听筒里传来的却是结对少年王同学奶奶焦急的求助声——孩子高考成绩优异,却因家人不懂填报志愿陷入困惑。
鄞州区困境儿童监护赋能项目从2023年底发起至今,以“提升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监护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专业志愿者三方力量,从全区90名困境儿童个人、家庭及140名结对的爱心妈妈志愿者着手,成立“护苗小组”,精准匹配服务对象需求,开展综合赋能介入。
王同学作为项目服务对象之一,他的父母在听力方面均有残疾,幸运的是王同学自身健健康康的,在学校期间一直认真学习,今年的高考中在全省计算机单招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面对关乎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爷爷奶奶既欣喜又无措。
“您放心,我马上来!”朱女士放下电话,顾不上连日陪护的疲惫,第一时间联系了拥有高学历的丈夫。两人匆匆赶到王同学家中时,窗外蝉鸣正盛,屋内却是紧张的沉默。王同学攥着成绩单的手指微微发抖,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不安。
朱女士夫妇迅速投入“战斗”。他们打开电脑查阅招生政策,对比院校数据,结合孩子的兴趣特长,与幸福苑社区妇联干部徐丽波一起反复研讨;同时联系该项目组社工一起从专业前景到录取概率,从地域选择到就业趋势,对每一个志愿选项都进行严谨分析。当夕阳的余晖洒进房间时,八组精心规划的志愿方案终于敲定,王同学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份温暖的托举,早有迹可循。自2024年加入“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朱女士便定期到王同学家开展志愿服务,让爱与希望在这个特殊家庭生根发芽。
“我要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后也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王同学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他的心声。朱女士用行动诠释着“爱心妈妈”的责任担当,她如同一束温暖的光,在跨越家庭困境、教育鸿沟的道路上,照亮着困境学子的逐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