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园公益
【困弱帮扶】困境童行,心向光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个案服务案例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26 12:31:16
图片

一、案例背景



案主小红(化名),女,12岁,母亲于多年前因病去世,案主跟随残疾的父亲和奶奶生活。家庭主要以父亲靠挂靠单位的工资以及奶奶的养老金为生,生活困难。目前的居住环境很差,案主因从小玩手机形成严重网瘾,沉浸于网络世界交友和游戏,可能存在抑郁倾向。

图片
图片

二、问题分析


图片
1.卫生健康问题:案主患有呼吸道感染

2.学业教育问题:对学习缺乏兴趣,唯一感兴趣的功课是美术

3.心理情绪问题:案主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封闭自我

4.家庭监护问题:孩子和家人缺少深入的沟通,家庭教育缺失

5.网瘾问题突出:案主沉迷于二次元的网络世界,对案主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需求分析


1.卫生健康教育需求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红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等健康问题,需要进行卫生健康教育,改善服务对象和家人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意识。


2.心理情绪疏导需求


小红存在自卑心理和抑郁倾向,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她建立自信,改善情绪状态。


3.家庭监护能力提升需求


由于家庭监护能力不足,小红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提升家庭成员的监护能力。


4.减轻网瘾需求

小红沉迷于网络,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她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培养其他兴趣和社交技能。
图片

四、理论基础


1.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不论个人的正向发展还是生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与其环境密不可分的。人能改变环境,也能被环境改变。


2.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3.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侧重于基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家庭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互动来理解人类功能及其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架构和方法。


在介入此个案的时候,社工要考虑小红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情况,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影响她的行为和心理健康;社工可以通过改变小红的认知模式来改善她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社工还需压迫分析家庭内部的动态,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支持系统。

图片

五、服务目标与计划


1.服务总目标


改善小红的生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使案主摆脱网瘾,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服务具体目标


1.为小红提供健康教育,改善生活作息习惯,提升个人卫生意识,改善小红的卫生健康状况;


2.激发小红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她所喜欢的美术科目,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3.为小红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她建立自信,改善抑郁和自卑情绪;


4.提升家庭成员对小红的监护和支持,改善家庭沟通,增进家庭成员对小红成长需求的理解;


5.帮助小红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引导她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培养其他兴趣和社交技能。

图片

六、服务过程


1.初步接触与建立信任关系


社工继需求调研后初次入户走访,与服务对象本人进行面对面会谈。服务对象的沟通欲望很强,但是与家里人沟通很少,聚焦于服务对象的兴趣点,社工与服务对象通过聊天建立初步信任关系,过程中社工能够秉持真诚、耐心的态度,倾听服务对象对游戏的侃侃而谈,并予以积极的回应,运用同理心、鼓励支持的面谈技巧获取服务对象的信任,与其建立专业关系。


社工将本次服务介入的焦点放在其卫生健康意识的提升、心理疏导和网瘾困境的缓解。通过多次的走访,社工了解到目前服务对象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成瘾,有轻微的抑郁倾向。通过社工与服务对象本人与家长的的多次沟通,去确定服务对象的服务计划先从调整其生活作息开始,通过监护人有意识地控制和管理其作息时间以及玩手机的时间以及服务对象自己意识的提升,来整体控制其网瘾的进一步严重化。


2.健康教育与环境改善


社工通过定期的走访,为服务对象及其监护人爸爸和奶奶提供健康教育,包括个人卫生、营养饮食和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并让其意识到平时家长抽烟并且家里还开窗通风少对孩子喉咙等呼吸道感染的负面影响。


并通过陪同服务对象和奶奶一起打扫家里卫生,让服务对象意识到奶奶收拾家里的不容易,以及垃圾长时间放在卧室的不卫生。


对于监护人,告知其抽烟对孩子经常因呼吸道感染而去医院的关联性,引导他们减少在家里抽烟的频率,或者开窗多通风。


3.心理辅导与情绪支持


社工通过定期与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到其对网络的沉迷程度以及对画画的兴趣。在聊天中发现服务对象不仅酷爱玩游戏,还容易被网络上交的朋友的心情影响,产生忧郁情绪,对此,社工在与其聊天时候准时机适时穿插关于现实爱好和日常生活话题,并邀请其分享自己画的画,送她公益美术工具来转移其对网络的注意力。


通过认知行为理论另其认识到长时间沉浸于网络的空虚感和对眼睛的伤害,同时教授其时间管理技巧,引导其少为手机熬夜。


另一方面,社工从其监护人入手,让爸爸常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脱离网络的社交、接触不同兴趣爱好的机会从而逐步减少其沉浸于网络的时间。


后期阶段,社工还为其链接了公益心理老师资源,更专业化地对其进行网瘾问题的解决。此外,社工还指导监护人增强与服务对象的日常沟通,改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从而提升家庭整体监护能力。


图片

七、服务成效


1.卫生健康意识提升和良好习惯初步养成


在社工入户的反复强调、阶段性监督和持续激励下,服务对象逐渐提高了卫生打扫意识和健康生活作息意识。


2.心理情绪状态和网瘾状况有所缓解


通过心理老师的初步咨询,以及社工定期入户陪伴督促下,社工发现服务对象不会每次在社工入户时都与其交流手机游戏或者正在玩手机游戏,而是与社工分享正在画的画或者带社工看父亲从外带来的植物或者动物。

图片

八、服务反思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还是需要更深入挖掘服务对象的兴趣点,让服务对象真正主动地改变狂热地使用手机的方式,主动增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发展能力。


社工也需要思考为服务对象链接更多能提升家庭监护能力的活动资源,例如健康讲座、亲子活动、绘画兴趣课程等等。同时加强对服务对象爸爸和奶奶监护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引导能力,从家庭环境层面促进孩子身心更健康地成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编: 佳佳 
  版权和免责申明   责编:佳佳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