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园公益
【品牌营造】云龙镇“童梦绘云龙·创艺添彩”小龙人文创设计小组总结
来源:公众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21 16:16:53

一、背景介绍

图片


  云龙镇是鄞州工业重镇,也是外来人口流入大镇。全镇有约5700名14周岁及以下的随迁儿童,如何促进他们的融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云龙镇的随迁儿童群体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对手工活动参与度和热情度较高。基于此,我们借助儿童喜爱手工活动这一特点,社工策划了一场以“云龙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儿童文创设计小组。该小组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挖掘云龙镇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个人创意巧妙融合,化身为“小龙人文创设计师”。孩子们通过亲手设计并制作具有云龙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创意手工艺品、文化帆布包等,不仅能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还能在过程中加深对云龙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成为云龙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二、小组基本信息

(一)小组名称:“童梦绘云龙·创艺添彩”小龙人文创设计小组
(二)小组时间:2024年7月22日—2024年8月5日
(三)小组对象:云龙镇辖区内8-15岁儿童青少年
(四)小组规模:20人
(五)小组性质:支持性小组、成长性小组、半开放式
图片

三、理论依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组力学

  小组动力学认为,沟通和互动模式是小组功能的基础,通过沟通互动小组的工作目标才能实现。此次小组是一个由各个组员的互动所形成的心理场域,所有小组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均致力于提高凝聚力、提升动力,组员的成长和小组的发展均取决于小组动力的引导和培育。在本小组中,通过儿童的沟通互动,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够让儿童在小组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社会支持理论

  主要可分为情感性社会支持和工具性社会支持。所谓情感性社会支持是一种主观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所谓工具性社会支持,是指独立于个体的感受,客观的、实际看得见的支持,如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等。如果社会中的人们能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必然有利于其身心发展。在本小组中,将为随迁儿童与本地儿童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提升随迁儿童的融入度,搭建朋辈支持系统。

四、小组服务目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目标

  本小组旨在深化随迁儿童与本地儿童之间的友谊桥梁,促进他们在文化交流与创意碰撞中的深度融合。提升儿童对云龙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搭建云龙特色文化交流平台,助力云龙文化发展。为云龙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色彩。

具体目标

1、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建立融洽关系;
2、使儿童通过设计和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多元的艺术知识技能,深入了解云龙特色传统文化。
3、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发挥组员之间互助与支持,分享共同成长,共同搭建朋辈支持系统。

五、小组计划

图片图片

六、小组开展过程

(一)小组初期(第一节)
  小组初期,组员关系较为陌生,社工通过“拍拍操”热场游戏进行破冰,鼓励组员积极参与,活跃气氛的同时拉近组员之间的距离。随后开展“谁是国王”游戏,利用游戏形式进行自我介绍,进行初步认识。游戏结束后,在社工的引导下组员通过口头表达、举手赞同等形式,共同制定了“互相尊重、不迟到、遵守活动纪律”等小组契约。
第一节活动核心环节为文创设计师个人名片。社工运用同理、鼓励等技巧,在介绍完小组内容及目标后,为组员在小组中进行新的角色定义,赋予他们“云龙镇文创设计师”称号,并要求所有组员进行个人名片设计。在设计环节,组员表现各不相同,有配合度较高并积极创新的,有不了解活动目的随意涂画的。对于偏离小组目标的组员,社工积极倾听其个人想法,鼓励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创作。社工以观察者的角色参与这一环节,发现组员们在新的身份下展现出主动学习、思考、提问、互相帮助等行为方式,也发现个别组员游离在集体活动之外。
(二)小组中期(第二节、第三节)
  本阶段重点工作是引导组员了解云龙文化,设计更多与云龙文化元素相关的文创作品,并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在地文化认同和融入。
  在第二节活动中,社工首先带领组员对上一节活动进行回顾,然后通过与妈妈相处的话题引入互动游戏“妈妈说”,以游戏的方式进一步拉近组员间的距离。紧接着,社工向组员们展示了云龙风景照,随后引导组员们开始设计文创贴纸,通过介绍+自主设计的方式加深组员们对云龙了解与认识。最终呈现的作品中元素丰富,不仅有云龙的标语、风景、美食还有龙舟比赛的激烈场景。
  第三节小组从富有趣味性的“解手链”互动游戏开始,这个环节有效地提升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游戏结束后,社工向组员们展示了一些精美的粘土作品,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灵感。在随后的创作过程中,组员们互相交流想法,进一步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在活动结束时,组员们不仅完成了各自独特的粘土作品,还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中期转折阶段,组员之间沟通和互动有所增强,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社工对成员进行了分组,并对有能力的组员进行赋能,协助组员完成小组任务。
(三)小组后期(第四节)
  活动开始,社工带领组员进行简要的小组过程内容回顾。接下来的互动游戏,“青蛙呱呱叫”有效地调动了活动现场的氛围。随后,社工带领小朋友们进行竹编扇的制作学习。在社工的指导下,组员开始编织扇子,在制作过程中,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分享技巧,组员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在。活动结束时,小朋友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活动结束后有组员表示本次活动不仅让他学会了竹编扇的制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在后期成熟阶段,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组员对社工的依赖逐渐削弱,能够在组员的合作下自主完成手工制作。
(四)小组结束(第五节)
  本阶段重点工作是进行小组总结、作品展示和处理组员之间的离别情绪。
  在小组活动最后一节,社会工作者首先带领组员完成最后一个手工作品—扭扭棒花束的制作,在创作过程中,组员们不时相互交流意见,分享设计灵感,这种互助合作的精神让整个设计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收获。在小组最终,每位组员都提交了自己精心设计文创产品,并阐述了自己的设计能够带来哪些改变。社工观察,最后一节组员们充满成就感和期待感,对文创小组即将结束表示出不舍,社工通过回顾和下一阶段活动的预告来处理离别情绪,本期小组正式结束。

七、小组评估

图片

评估方法

1、问卷测评法。小组活动结束时,通过组员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组员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以及小组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总结本次小组的活动成效。

2、观察法。社会工作者在小组的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对组员参与分享讨论积极性进行评估。


图片

评估结果分析

1、参与者满意度分析

小组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向组员共发放和收集17份《满意度调查表》,并为反馈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如下:组员对小组时间安排、场地选择、小组内容、工作人员表现、对本次小组活动的综合评价的打分平均值皆为满分5分,整体来看,组员对本次小组活动的满意度较高。

2、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1)在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动手操作环节较多,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协作下,80%组员都能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增强了实践能力,培养儿童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化发展。

(2)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参与群体互动的积极性和投入度,认为80%的组员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有所增强,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顺畅。

八、专业反思

1、对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反思。
  本次小组活动主要在室内进行,活动内容以认识云龙、了解云龙文化、设计云龙文创为主线。活动中,组员动手操作和互动的环节较多,能够让每个组员都参与其中,比较受组员的喜欢,组员的参与和投入度较高。如果环境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提供更多元的创作环境,让小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2、对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在小组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留意每位组员的状态。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小组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耐心,也要灵活使用带领技巧,激发组员的兴趣,提高投入度。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要考虑到组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当把控活动的时间,保证每位组员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作品,提升组员的效能感。
3、对服务对象的反思。
  服务对象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存在差距,每位小朋友擅长方面不一样,部分擅长绘画,部分擅长手工,在绘画环节和手工环节需要给予更多引导的服务对象不同。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在后期开展儿童青少年小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评估组员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特征,对小组成员进行筛选和分组。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要遵循个别化原则,确保各环节适用于每个组员,同时注重组员之间互助关系的建立。

图片


  版权和免责申明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编: 佳佳 
  版权和免责申明   责编:佳佳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