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园公益
【困弱帮扶】“治愈疾病更疗愈信心”资源整合视角下患癌妇女帮扶个案
来源:公众号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7-16 13:54:25

part1

「案例背景」

「个案基本信息


1.家庭状况:个案13,女,45岁,离异,与前夫育有一女,监护权归案主所有;女儿就读于宁波某职业技术学校,在假期经常会去兼职来补贴家用;案主离婚后没有房产,目前的居住环境很差,仅有一张床和做饭的地方;其父亲在10年前因癌症去世,母亲在3年前因糖尿病去世,家中还有两个姐姐,但经济状况较差,无法提供一定支持,家庭支持系统较为薄弱。

2.经济状况:案主目前成功申请低保,每月有1221元的救助金,案主患病以后身体状况不好,无法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会在家附近做一些手工活,每月还会有500-800不等的收入。但案主目前需要2个月去上海复诊一次,每月的复诊费用在600-700元左右,房租也需要每月支付300元,加上前夫没有尽到抚养女儿的责任,抚养女儿的重担一直在案主身上,每月需要支出500元的生活费以及每学期的学杂费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压力,并且对自身社会支持网络不明晰且支持力度薄弱。

3.身心状况:案主患肝癌长达8年,现需要每2个月去定期复查一次,病情较为稳定,但在案主患病期间,其与丈夫的感情破裂,加上父母离世缺乏亲人之间的支持,经济及生活压力大,对案主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存在自我评价较低、沮丧、悲伤的不良情绪,多种情绪积压在心中无处宣泄,导致服务对象情绪低落,开始自我否定。

4.家庭结构图:

图片

5.社会支持网络:

图片

part2

「分析预估」




「生理层面

  案主2015年确诊为肝癌,在上海中山附属医院动了3次手术,目前需要每2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手术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长期从事工作;


「心理层面
  案主与丈夫情感破裂,导致其自我认同度低,情绪低落,抚养女儿的重担也压在案主一人身上,案主充满无力感、焦虑,对未来生活比较迷茫,需要帮助案主调节负面情绪;

「经济方面

  每月有1221元的救助金,除此之外每月还会有500-800不等的手工收入。但案主目前需要2个月去上海复诊一次,每月的复诊费用在600-700元左右,房租也需要每月支付300元,但居住环境极差,加上前夫没有尽到抚养女儿的责任,抚养女儿的重担一直在案主身上,每月需要支出500元的生活费以及每学期的学杂费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压力,需要帮助案主解决康复期的基本生活问题;

「家庭方面

  案主与女儿关系较好,离异后与丈夫以及婆家关系疏离,女儿与其父亲的关系也逐渐恶化,案主父母因患病离世,家庭支持系统较为薄弱,需要帮助其搭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交往方面

  案主闺蜜给予其较大的支持,与闺蜜来往比较密切,与周围邻居关系较好,给案主提供了临时的手工活补贴家用,非正式网络支持较完善,但案主没有寻求与所在社区、乡镇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没有获得相关的救助资源,需要帮助其搭建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


part3

「理论依据」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机制的影响。所谓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不假思索地行动。个人的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或察觉之外。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已经可以不假思索发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因罹患肝癌、与丈夫离婚导致其产生绝望、厌弃的错误想法,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对这些非理性的情绪进行辩驳,改变其错误的认知及其他偏颇和不理性的想法,帮助其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part4

「服务目标」

「总目标」

采用个案管理的工作手法,协助服务对象调适心理状态,理清非理性信念,挖掘自身潜能与优势,不断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其重拾对生活的信,使其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分目标」


1.为案主链接资源,缓解其因患病带来的生活压力,改善居住环境;

2.定期陪伴,疏解案主的不良情绪,引导其放松身心;

3.挖掘自身优势,协助其找到自我价值,提升自信心;

4.整合以及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支持网络,继续挖掘非正式与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part5

「服务过程」


收集资料,建立专业信任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收到服务对象名单后,第一时间与其取得联系,并进行初次会谈。在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秉持着真诚、耐心的态度,注意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并运用同理心、鼓励支持、关注、倾听的面谈技巧获取服务对象的信任,并与其建立专业关系,与其共同制定阶段性服务目标。

  社会工作者将本次服务介入的焦点在为服务对象提供资源链接以及心理支持服务。在多次的走访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案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心理情绪问题,社会工作者经过与案主及其家人的多次沟通之后,确定后续的服务计划先从各资源网络的挖掘,到心理状况的改善,再到进一步的构建支持网络,协助其改善目前家庭的困难状态,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定期陪伴,缓解心理压力」  

  社会工作者在前期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友好的专业关系,并定期前往服务对象家中进行探访,通过社会工作者耐心地陪伴与关怀,与服务对象一起回忆人生的重大历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倾诉与表达的空间,同时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等支持性服务,引导其释放长久压抑的负面情绪。

链接资源,缓解经济压力
  社会工作者为缓解服务对象的经济压力,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寻找到学校为案主女儿申请相关助学金;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梳理服务对象可申请的医疗救助政策,协助服务对象整理以往治疗费用等材料,申请基金会的医疗救助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为案主链接到爱心志愿者,为案主提供爱心资源,其中包括日常的生活物资、慰问金以及女儿的衣物等,同时还链接到相关慈善资源,为案主提供节日慰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经济压力。

  但案主的住房问题,由于案主是农村户口,社会工作者咨询相关部门无果,后为其在微博等网络媒体发布相关求助信息,获得较大关注,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通过联系寺院等资源为案主解决目前的住房问题,但案主经过多方面的考量,决定暂时住在原居住地。

理清非理性信念,挖掘自身潜能

  社会工作者通过摄入性会谈,初步确诊服务对象存在心理问题。随即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使用与服务对象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清“自己倒霉”、“活该”等一系列非理性信念进而放弃它。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运用叙事疗法引导服务对象回溯自己在经历痛苦和危机时获得的成长,重点关注服务对象自身的优势资源,鼓励其勇敢面对生活中现有的挑战。

增强社会交往,构建支持网络

  为了进一步疏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压力,增强服务对象抗逆力,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其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案主闺蜜带动案主走出家门,并引导案主养成跑步的习惯。案主在闺蜜长期的支持与陪伴下,寻找到了跑步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长期的跑步,案主的身体状况以及情绪状态也都有所改善。


part6

「服务成效」

  1.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服务对象逐渐疏解心里的压力并且愿意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各类户外活动,与人交际,其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加强。案主现在也愿意在朋友圈展示其日常生活,自我认知得到改变。
  2.通过街道、爱心人士以及学校的资源链接进入,成功为案主链接到了慰问金、日常生活物资以及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为案主减轻了家庭负担。
图片

part7

「服务反思」

  针对重疾家庭的帮扶,社会工作者需要从家庭的建档、经济状况调查评估、问题分析、资源整合、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方面建立一套长效帮扶机制。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既要熟悉各项救助政策,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也要汇聚各方慈善力量形成慈善资源库来参与社会救助服务,打造“社工+慈善”的社会救助模式。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要引导该群体积极发现和挖掘自身的资源和潜能,运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恢复和发展家庭功能,实现助人自助,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案主闺蜜去带动案主走出家门,在跑步中寻找到生活的信心。


  版权和免责申明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编: 佳佳 
  版权和免责申明   责编:佳佳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公众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