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浪潮中,首南街道社工站在党建引领下,以“书记领办”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新路径。2023年,宁波市健康家园公益服务中心通过“首南街道项目反馈问卷”对街道内所有社区项目进行全面督导,为社区品牌项目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督导方式进一步升级,采用分层分类的精细化策略,精准提升社区项目质量,扩大项目影响力。
值此第19个世界社会工作周之际,通过系列推文展示首南街道“书记领办”项目成效,今日以“和共融·众心汇”项目为例,展现党建引领下参与式治理类项目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理论:该理论强调社区治理并非单一主体的责任,而是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过程。这些社区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的方式共同配置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开展社区活动以及参与社区决策,从而达到社区治理目标。在和众社区的“和共融·众心汇”项目中,流动党员、退役老兵、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投身于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例如,流动党员通过“红潮涌动”党建品牌,在社区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退役老兵和专业律师团队组成“邻里话室”调解队伍;企业和社会组织助力“共富在线”项目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执行与监督,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
(一)“红潮涌动”: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社区支部以流动党员为主体创建“红潮涌动”党建品牌,目前纳管流动党员66名。社区致力于深化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将流动党员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实际行动。通过实施“网格补充”,让流动党员担任居民网络群C网格员,按居住地就近参与社区服务,成为居民可依靠的“遮阳伞”。80%以上的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二十余场,打破了党员与组织交流的壁垒。同时,安排“反哺岗位”,为有空闲、有爱心的流动党员提供反哺社区的机会,如认领关爱困境儿童的邻家妈妈身份、担任社区“邻里话室”调解员、从事公益生态园的主理人等,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
(二)“邻里话室”:践行枫桥经验
(三)“禾益农创”:推动退役引擎自治融合
在街道支持下,社区通过自治协商,整合各方力量,将原本约8亩荒草丛生、垃圾零乱的社区边角地带改造成“橄榄绿”禾益生态农创园。园外设置围栏、种植花草,园内菜地整齐,小道幽静。36名退役军人各自认领包干地,自费种植青菜、萝卜等时令蔬菜,长势良好。社区将辖区内部分孤寡、残疾、低保、高龄等居民将纳入“青蔬有我”分配序列,志愿者也可通过积分兑换绿色蔬菜。这片公益田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架起了居民邻里沟通的桥梁,凝聚了社区情感,成为共建共享的温馨纽带。
(四)“共富在线”:实现阵地延伸双向奔富
(五)“自发志愿”:激发社区活力
社区治理结构优化:通过“和共融·众心汇”项目的实施,社区构建起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邻里话室”等自治组织有效运作,提升了社区自我管理能力;企业、社会组织与社区深度合作,为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这种多元协同的治理结构逐渐取代了以往较为单一的治理模式,使社区治理更加高效、灵活。
矛盾纠纷显著减少:“邻里话室”的升级改造及有效运作,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矛盾调解能力。搬迁新地址半年内,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80%。社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发生率较项目实施前降低了30%,居民之间关系更加和谐,社区秩序明显改善,为社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通过“红潮涌动”党建品牌,流动党员深度参与社区事务,打破了以往组织与党员之间的隔阂,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引领。“邻里话室”成功重组升级,有效化解大量矛盾纠纷,践行了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目标达成度较高。“禾益农创”“共富在线”等项目切实推动了社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共享,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达成了提升社区活力的目标。
通过社区居民走访收集反馈,居民对项目的满意度较高。在矛盾调解方面,居民对“邻里话室”的调解效果和服务态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便捷高效地解决了生活中的纠纷。参与“禾益农创”项目的居民对生态农创园的建设和蔬菜分配模式表示满意,认为丰富了生活且感受到社区关怀。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对“共富在线”项目提供的增收机会,20余户困难家庭实现增收,困难家庭人均月收入增长 800元,这些困难家庭对此充满感激。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也深受居民喜爱,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可度。
该项目在社区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外部,受到多家媒体报道,提升了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治理经验。同时,项目中的一些创新模式,如共富工坊的运作方式、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模式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党建引领成效卓越:以流动党员为核心打造“红潮涌动”党建品牌,将党建深度嵌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创新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有效激活了流动党员群体,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先锋队和引领者。这种党建引领模式不仅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更在思想层面凝聚了社区力量,为社区治理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多元主体协同高效:成功动员流动党员、退役老兵、志愿者、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各主体依据自身优势在不同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退役老兵凭借丰富经验主导矛盾调解,志愿者以热情服务助力社区活动开展,企业和社会组织带来资源与专业技术,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充分彰显了社区自治融合的理念与实践价值。
项目设计精准适配:紧密围绕社区居民构成复杂、矛盾纠纷多、发展需求多样的特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项目。“邻里话室”精准解决矛盾纠纷这一社区痛点问题;“禾益农创”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生活改善;“共富在线”直击困难家庭增收难题,各个项目精准对接社区不同层面需求,切实推动社区发展。
居民参与持续性欠缺:虽然项目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但部分居民参与的持续性较差。部分居民在项目初期热情高涨,但随着时间推移,参与热情逐渐消退。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长效的激励机制,对居民参与的内在需求挖掘不足,未能根据居民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长期化的参与规划,难以持续激发居民的参与动力。